[大事记]地质学大事年表

来源:中国大百科全书 浏览:1098次 时间:2021-03-11
做网站找雨过天晴工作室

地质学大事年表

  • 公元前11世纪

    ·中国《周易·谦卦彖辞》记载了“地道变盈而流谦”的地表形态变化的现象

  • 公元前8世纪

    ·中国《诗经·小雅·十月之交》记载了由于地震造成的“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地壳变动

  • 公元前6世纪

    ·古希腊泰勒斯和赫拉克利特分别提出水为万物之源

  • 公元前6世纪~前5世纪

    ·古希腊色诺芬尼根据陆地上海生动物贝壳,推断曾发生过灾变性的海陆变迁

  • 公元前5世纪

    ·中国《山海经》记述了各地区的自然环境以及某些矿物和岩石的名称、矿产产地

  • 公元前475~前221年

    ·中国《禹贡》根据河流、山脉等因素 将所描述的地区划分为九州,是自然区划的萌芽

    ·中国《尚书·洪范》对五行说给予较为全面的阐述

    ·中国《管子·地数》论述了铁、铜、锡、铅等7种金属共生关系,《管子·度地》论述了河流的地质作用

  • 公元前4世纪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在《论气象》中提出,海陆分布不是永久不变的。海陆分布的变化是“按照一定规律在一定时期发生的”

  • 公元前4世纪~前3世纪

    ·古希腊泰奥弗拉斯托斯在《石头论》中描述矿物70多种,将岩石划分为石质和粘土两大类

  • 公元前3世纪

    ·中国《韩非子·有度篇》记录了世界最早的磁性指南器──司南

  • 公元前7年

    ·古罗马斯特拉波提出海平面升降是由于海底的升降,海底的变动是受地震、火山喷发的影响

  • 公元77年

    ·古罗马普林尼编纂的《自然史》中记载了地中海地区由于地壳变动形成的新岛屿的名录

  • 公元1世纪

    ·中国班固所著《汉书·地理志》中记载上郡高奴县“有洧水,可(燃)”,这是中国有关石油的最早记录

    ·中国《汉书·郊礼志》中对鸿门火井的描述是中国最早有关天然气的记录

  • 公元132年

    ·中国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候风地动仪

  • 公元502~557年

    ·中国《地镜图》中提出铅、铜矿床的指示植物

  • 公元771年

    ·中国颜真卿论证了“高石中犹有螺蚌壳,或以为桑田所变”

  • 公元9世纪

    ·中国段成式提出金、银、铜、锡等多种金属矿床的指示植物

  • 公元1021~1023年

    ·阿拉伯阿维森纳提出山脉隆起是因为 地震和流水侵蚀,并论述了成层岩 石的成因

  • 公元1086~1093年

    ·中国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论述了石成因、海陆变迁、古气候变化等问题

  • 公元1133年

    ·中国杜绾著《云林石谱》,汇载岩石、矿物116种,同时提出化石是“岁久土凝”而成的观点

  • 公元1170年

    ·中国朱熹在《朱子全书·天地》中正确地阐述了化石的性质及石化过程,提出“下者变而为高,柔者变而为刚”

  • 公元1508年

    ·意大利达·芬奇在《笔记》中论证了化石的生物成因

  • 公元1556年

    ·德国G.阿格里科拉在《论金属》中讨论了采矿和冶金问题,对矿物、矿脉、矿石的生成也加以论述。在《化石的性质》等书中较全面地记载了当时已知矿物及其物理性质

  • 公元1578年

    ·中国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完稿,于1596年刊印。其中记载化石、矿物、岩石等 200多种,并按水部、土部、金石部进行了分类

  • 公元1592年

    ·意大利F.科隆纳划分了化石的保存类型,如外模、内模等

  • 公元1600年

    ·英国W.吉尔伯特在《磁石论》中讨论了地球磁场的性质

  • 公元1607年

    ·中国《徐霞客游记》中记载了有关喀斯特(岩溶)地貌、河流、火山等丰富的地质、地理资料

  • 公元1644年

    ·法国R.笛卡儿提出地球是由以旋转运动为固有性质的原始粒子组成

  • 公元1660年

    ·英国伦敦皇家学会成立,它是英国学者讨论地质问题的重要场所之一

  • 公元1669年

    ·丹麦N.斯泰诺在《天然固体中的坚质体》中提出地层层序律

  • 公元1695年

    ·英国J.伍德沃德在《地球自然历史探讨》中,反对化石的非生物成因说,提出洪水使生物灭亡的洪积说

  • 公元1705年

    ·英国R.胡克在《论地震》中提出用生物化石来记述地球历史

  • 公元1735年

    ·瑞典C.林奈在《自然系统》中,把动、植、矿物分为纲、目、属、种,实现分类统一,以后又提出生物命名的拉丁文双名法

  • 公元1740年

    ·意大利A.莫罗提出火山等地质作用的重要性,他将山脉、岛屿的形成归因于地下火的作用

  • 公元1749年

    ·法国 G.-L.L.C.de布丰在《地球的理论》中提出地球起源于彗星与太阳碰撞的灾变说

  • 公元1756年

    ·德国J.G.莱曼将山脉划分为原生山、第二纪和第三纪山脉,是地层分类的开始

  • 公元1757年

    ·俄国М.В.罗蒙诺索夫划分了地球的内生作用和外生作用

  • 公元1762年

    ·德国萨克森弗赖堡矿业学校宣告成立,1765年改为矿业学院。它是最早的地质专科学校,曾经是欧洲地质学研究中心

  • 公元1763年

    ·俄国М.В.罗蒙诺索夫在《论地层》中讨论了地层形成方式以及地层变动问题

  • 公元1768~1774年

    ·俄国考察队在德国P.S.帕拉斯的领导下,对西伯利亚进行地质考察。考察后,帕拉斯发表了《山脉构造的讨论》,对组成山脉的地层进行划分

  • 公元1778~1780年

    ·法国 J.-

  • 公元1779年

    ·法国 G.-L.L.C.de布丰在《自然纪元》中阐述了地球演化史, 将地球历史划分为 7个纪,提出地球年龄约为75000年

  • 公元1779~1796年

    ·瑞士H.B.de索叙尔的《阿尔卑斯旅行》(4卷)发表,是第一部讨论阿尔卑 斯地质的专著

  • 公元1785年

    ·英国J.赫顿向爱丁堡皇家学会宣读他的论文《地球的理论、地球上陆地的构成,从分解和复原中看到的规律的考察》,1795年发表了《地球的理论,证据与说明》专著,阐述了他的均变论思想以及用自然过程来解释地球过去历史的观点

  • 公元1787年

    ·德国A.G.维尔纳在《岩层的简明分类和描述》中,划分了地层层序:原始层、过渡层、覆盖层、冲积层。这是维尔纳水成论的代表作。同年,通过对沙本伯格山 (ScheibenbergHill) 的考察, 得出玄武岩是沉积岩的结论·英国J.赫顿发现岩层不整合现象

  • 公元1790年

    ·英国J.赫顿发表《关于花岗岩的观察》,论证了某些岩石的火成成因,提出了地质作用“既没有开始的痕迹,也没有结束的前景”的论断

  • 公元1791年

    ·德国A.G.维尔纳发表《矿脉成因的新理论》,阐述了矿脉的水成成因理论

  • 公元1796年

    ·英国W.史密斯提出利用化石来划分含化石地层的层序

  • 公元1798~1805年

    ·英国J.霍尔发表了有关岩石高温熔融实验的一系列结果,支持了火成论 的观点,并开创了实验岩石学

  • 公元1799~1804年

    ·德国 A.von洪堡等人到南美洲和中 美洲进行气象、地磁、地理、地质和 动、植物等方面的考察

  • 公元1801年

    ·法国R.-J.阿维提出有关晶体的“有   理指数定律”

  • 公元1807年

    ·英国伦敦地质学会成立,它是世界最早的地质学会

  • 公元1809年

    ·德国 L.von布赫提出有关山脉成因的“隆起火山口说”

  • 公元1812年

    ·法国G.居维叶发表《四足兽化石研究》,是古脊椎生物学的奠基著作。该书“概论”部分提出有关地球历史的灾变理论,并于1825年单独成册发表

  • 公元1815年

    ·英国W.史密斯发表《英格兰、威尔士和部分苏格兰地层图》以及说明书,这是第一幅具有近代意义的地质图·匈牙利C.S.魏斯提出晶体坐标轴

  • 公元1815~1822年

    ·法国C.de拉马克在《无脊椎动物自然 史》中提出,动物为适应环境而发 生变化是地球历史上动物演变的原因

  • 公元1818年

    ·英国J.罗斯对海底泥质沉积物进行了首次直接研究,并揭示了深海底生命的存在

    ·美国B.希利曼创办《美国科学杂志》,它成为发表地质学成果的重要刊物之一

  • 公元1820年

    ·法国G.居维叶与E.G.伊莱尔展开了有关物种进化的大辩论

  • 公元1821年

    ·瑞士I.维内茨提出冰期观点

  • 公元1829年

    ·英国W.尼科尔发明了偏光显微镜

    ·法国E.de博蒙提出山脉成因 的收缩说,并强调造山的 突发性和灾变性

  • 公元1830年

    ·德国J.F.C.赫塞尔论证了 4种晶体对称轴、32种晶族的存在

  • 公元1830~1833年

    ·英国C.莱伊尔的《地质学原理》发表,阐述了地质均变(渐变)论思想以及将今论古的现实主义方法。它是地质学经典著作之一。他还提出岩石的成因分类

  • 公元1831年

    ·德国R.本生提出岩浆是熔融的硅酸盐溶液

  • 公元1832年

    ·英国W.惠威尔提出“灾变论”、“均变论”两术语

  • 公元1835年

    ·英国C.达尔文提出珊瑚礁沉降成因说

    ·不列颠地质调查所成立,T.de la贝什是该所第一任所长

    ·英国R.I.莫企逊建立了志留系

    ·英国C.莱伊尔将第三纪划分为始新世、中新世、上新世

  • 公元1836年

    ·英国A.塞奇威克(薛知微)建立了寒武系

  • 公元1837年

    ·美国J.D.丹纳《矿物学系统》一书出版,标志近代矿物学的成熟

    ·英国J.赫谢尔用均衡观点来解释地壳运动的机制

    ·瑞士J.L.R.阿加西向瑞士科学家协会提出冰期的观点,并于1840年发表《冰川研究》

  • 公元1840年

    ·美国地质学家协会在费城成立,后改为美国科学促进协会(1847)

  • 公元1840~1841年

    ·瑞士J.L.R.阿加西组织了第一次对冰川系统的大规模考察

  • 公元1841年

    ·英国W.菲利普斯提出包括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在内的第一个地层系统表

    ·瑞士 A.von埃希尔在阿尔卑斯发现推覆构造

    ·瑞士 J.von沙尔庞捷论述冰川搬运作用

  • 公元1842年

    ·德国M.L.弗兰肯海姆、法国A.布拉维(1848)先后提出空间点阵理论

  • 公元1843年

    ·美国H.D.罗杰斯和W.B.罗杰斯兄弟提出地壳运动起因于地球内部液体所传播的水平脉动作用力

  • 公元1847年

    ·德国R.本生(1847)、美国W.林格伦(1913)先后提出气化热液矿床类型

    ·美国J.D.丹纳在《大陆的起源》中提出由于海、陆冷缩速度不一,导致大陆边缘产生裂隙和褶皱的观点

  • 公元1848年

    ·德国C.G.C.比肖夫、美国T.S.亨特、C.R.范海斯等分别于1848、1861、1900年提出矿床成因的侧分泌说

    ·俄国Ф.А.谢苗诺夫在巴库附近打出俄国的第一批石油钻井

  • 公元1852年

    ·法国E.de博蒙发表《论山系》全面论述地壳运动的收缩说,提出全球山系分布成“五角网”假说

  • 公元1854年

    ·美国J.D.惠特尼首先提出次生富集矿床成因说

  • 公元1855年

    ·英国G.B.艾里(1855)、J.H.普拉特(1859)提出地壳均衡说的不同模型。艾里提出“山根”概念,普拉特提出“均衡补偿面”的概念。1889年,美国C.E.达顿正式提出“均衡”一词,认为均衡调整是地壳升降的原因

    ·美国M.F.莫里发表了《海洋的自然地理和气象学》,论述了有关洋流、海水温度、潮汐以及海底地形等问题

  • 公元1857年

    ·美国J.W.鲍威尔提出侵蚀基准面概念

  • 公元1858年

    ·英国H.C.索比发表了《显微镜下晶体结构》,开辟了显微岩石学研究新领域

  • 公元1859年

    ·美国J.霍尔提出地槽这一概念,认为它沉积厚度大,呈线状分布,以后褶皱成山

    ·英国C.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提出生物进化论思想

    ·美国E.L.德雷克在宾西法尼亚州打出第一口有经济意义的石油钻井

  • 公元1860年

    ·法国E.拉尔太发表《关于西欧地质时代的人类》,是古人类学的奠基作之一

  • 公元1862年

    ·英国开尔文(即W.汤姆孙)在《论地球的长期冷却》中提出地球年龄不到2亿年

  • 公元1863年

    ·英国T.H.赫胥黎发表《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讨论人类起源问题·加拿大W.E.洛根建立休伦系和劳伦系

  • 公元1864年

    ·英国J.克劳尔提出地球绕日轨道偏心率作用是冰期气候恶化的原因

  • 公元1865年

    ·美国T.S.亨特提出石油的有机成因说

  • 公元1866年

    ·法国M.贝德洛实验合成碳氧化合物,进而提出石油的无机成因说

  • 公元1868~1872年

    ·德国 F.von李希霍芬提出中国黄土的风成说

  • 公元1869年

    ·俄国Н.А.戈洛夫金斯基(1869)、德国J.瓦尔特(1894)先后提出岩相对比定律

    ·俄国А.В.加多林用数学方法推导了晶体的32种对称类型

  • 公元1872~1876年

    ·英国“挑战者”号开展了有计划的环球海洋考察,1880~1895年出版《英国挑战者号航行科学成果报告》(50卷),其中有英国J.默里和A.F.勒纳尔的《深海沉积》,该书提出深海沉积物分类体系

  • 公元1873年

    ·德国F.齐克尔的《矿物和岩石在显微镜下的性质》、K.H.F.罗森布施的《重要造岩矿物的显微镜下的博物学》论述了偏振现象以及造岩矿物在显微镜下的特性,为显微岩石学奠定了基础

    ·美国J.S.纽伯里提出石油地质构造的基本要素:生油层、储油层、盖层

    ·美国J.D.丹纳指出地壳冷缩产生的侧压力的作用是地槽生成的原因

  • 公元1875年

    ·奥地利E.修斯在《阿尔卑斯山脉的成因》中提出阿尔卑斯巨大逆掩构造是侧向运动的结果

  • 公元1876年

    ·瑞士S.赫尔提出间冰期的概念

  • 公元1877年

    ·法国F.E.马拉德提出在显微镜下测量光轴角方法

  • 公元1878年

    ·瑞士A.海姆在《山脉形成的机制的研究》中强调地球冷缩使地壳切向缩短而产生的侧向运动在造山作用中的重要性

    ·第一届国际地质大会在巴黎召开

  • 公元1880年

    ·俄国Α.Π.卡尔宾斯基提出陆台概念,并将其结构划分为结晶褶皱基底和沉积盖层

  • 公元1881年

    ·英国J.默里等人提出海沟是海洋最深处,大陆与海洋以大陆坡为界

  • 公元1883~1909年

    ·奥地利E.修斯的《地球的面貌》出版。它是19世纪地质学研究的总结,同 时他对地壳水平运动的强调和综合分析方法是全球构造地质研究的先声。E.修斯还论证了冈瓦纳古陆和特提斯海的存在

  • 公元1884年

    ·俄国Ф.Ю.列文生-列星格提出同源岩浆液态分异说

  • 公元1885年

    ·美国 I. C.怀特提出有关石油油藏的“背斜说”

  • 公元1886年

    ·美国S.F.埃蒙斯提出接触变质矿床类型

  • 公元1887年

    ·法国M.贝特朗提出造山旋回的概念,划分了加里东运动、海西运动。M.贝特朗还于1896年提出地槽发育不同阶段有不同建造出现

  • 公元1889年

    ·俄国Е.С.费多罗夫发明双圈反射测角器和费氏旋转台(1891)

    ·德国A.M.熊夫利(1890)和俄国Е.С.费多罗夫(1889)分别独立地提出晶体内原子的230种排列方式

  • 公元1890年

    ·美国G.K.吉尔伯特将构造运动划分为造陆运动和造山运动

  • 公元1893年

    ·美国B.威利斯在《阿帕拉契亚山造山机理》中将收缩说和均衡理论结合起来阐述山脉成因

  • 公元1900年

    ·英国 R.D.奥尔德姆用地震仪记录了P波、S波、L波

    ·美国C.W.克罗斯、J.P.伊丁斯、L.V.皮尔森、H.S.华盛顿通过对标准矿物的计算对火成岩进行成分分类,称为CIPW体系,并于1902年正式发表

    ·法国 G.-

  • 公元1901年

    ·法国 M.吕容(1901)、 P.泰尔米埃(1903)、瑞士E.阿尔冈(1911)等阐述阿尔卑斯等地区的推覆构造

  • 公元1901~1909年

    ·德国A.彭克和瑞士E.布吕克纳将阿尔卑斯冰川划分为 4个冰期(贡兹、民德、里斯、玉木)和间冰期

  • 公元1903年

    ·中国虞和钦发表《中国地质之构造》,这是中国学者撰写的第一篇有关中国地质的文章

  • 公元1904年

    ·美国G.F.贝克尔建立了地球物理实验室,用现代化的物理、化学仪器设备定量地研究岩石的成因和变化

  • 公元1906年

    ·法国J.布容发现岩石反向磁化现象

  • 公元1907年

    ·美国B.博尔特伍德取得岩石第一个铀-铅法年龄数值

  • 公元1908年

    ·美国F.W.克拉克在《地球化学数据》中论述了化学平衡思想,给出了地壳中主要化学成分的百分比(克拉克值)

  • 公元1909年

    ·比利时L.多洛(1909)和奥地利O.阿贝尔(1912)对化石生物生活方式的研究是古生态学的肇始

    ·南斯拉夫A.莫霍洛维奇通过对地震波速的研究发现地幔与地壳的分界面,即莫霍面

    ·中国京师大学堂设立地质门,它是中国高等教育开办的第一个地质学门(系)

  • 公元1910年

    ·美国F.B.泰勒从第三纪弧形山脉的展布推断北半球大陆块南移造成东西向挤压山脉

  • 公元1911年

    ·挪威V.M.戈尔德施密特提出矿物相律,并引入变质岩研究

    ·英国A.霍姆斯发表《造岩矿物中铀和铅的组合及其在地质年代测定中的应用》等论文,奠定了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的基础

  • 公元1912年

    ·英国W.H.布喇格和W.L.布喇格父子应用X射线衍射研究晶体内部结构,奠定了X射线结晶学

    ·德国A.L.魏格纳在《大陆的起源》中提出大陆漂移思想,并于1915年发表《海陆的起源》,全面论证了大陆漂移思想,这是活动论的经典著作

    ·中国南京临时政府实业部设立地质科,科长为章鸿钊。这是中国第一个地质管理机构,1913年改为地质调查所,所长丁文江

  • 公元1913年

    ·英国A.霍姆斯提出第一个同位素地质年代表

  • 公元1914年

    ·芬兰P.E.埃斯克拉将矿物相的概念引入到变质岩研究中,提出变质相概念,并于1920年进行了总结

    ·美国B.古登堡通过地震波研究,发现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即古登堡面

  • 公元1917年

    ·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成立

  • 公元1918年

    ·苏联А.Д.阿尔汉格尔斯基用古地理分析对陆台区发育进行了研究,并提出有关术语

  • 公元1922年

    ·中国地质学会成立

  • 公元1923年

    ·英国F.W.阿斯顿用质谱仪分析放射性同位素

    ·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举行A.L.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讨论会

  • 公元1923~1932年

    ·荷兰F.A.威宁曼尼兹在海上进行重力测量,发现某些海域有负重力异常带

  • 公元1924年

    ·瑞士E.阿尔冈提出喜马拉雅山脉隆起是亚洲大陆和印度大陆碰撞的结果

    ·德国W.H.施蒂勒提出造山幕概念,认为全球造山运动具有同时性

    ·美国C.D.沃尔科特完成了包括三叶虫在内的北美寒武纪动物群的研究

  • 公元1926年

    ·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在纽约举行大陆漂移说讨论会,会议论文集《大陆漂移说》于1928年出版

    ·中国李四光发表《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提出大陆车阀说

  • 公元1927年

    ·中国翁文灏首次阐述了中国东部中生代造山运动并命名为燕山运动

    ·苏联В.И.维尔纳茨基建立第一个生物地球化学实验室──活性炭研究室

    ·加拿大D.步达生在周口店发掘出古人类牙齿,并将这种猿人定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

  • 公元1928年

    ·美国J.A.库什曼对有孔虫进行全面分类并论述其经济价值,推动了微体古生物学、石油地质学的发展

    ·美国N.L.鲍温发表了《火成岩的演化》,确立了岩浆反应系列

    ·英国A.霍姆斯提出地幔对流说,以解释大陆漂移

  • 公元1929年

    ·中国斐文中在北京周口店发现完整的中国猿人头盖骨化石

    ·挪威V.M.戈尔德施密特通过对地球化学元素分布及迁移的研究,划分了亲石元素、亲铁元素等

  • 公元1930年

    ·奥地利B.桑德尔创立了岩组学

  • 公元1931年

    ·苏联А.Е.费尔斯曼对伟晶岩元素分布的地球化学规律进行了研究,进而提出地球化学元素迁移思想

    ·瑞士P.尼格里提出火成岩的标准分子值分类法

  • 公元1932年

    ·英国A.哈克提出“应力矿物”概念

    ·日本和达清夫(1932)、美国H.贝尼奥夫(1949)先后发现位于海陆交界处有向大陆倾斜的连续震源分布带,后称为贝尼奥夫带

  • 公元1933年

    ·英国M.布莱克提出叠层石是潮间带兰绿藻形成的纹层的正确论断

    ·苏联А.Н.扎瓦里茨基根据火成岩中某些元素的特征数值进行岩石分类

    ·美国W.H.布赫尔提出地球周期性收缩、膨胀的脉动说

  • 公元1934年

    ·苏联В.И.维尔纳茨基的《地球化学概论》出版。书中论述了地球化学元素平衡和迁移

    ·芬兰J.J.塞德霍姆提出混合岩概念和花岗岩的变质成因

  • 公元1936~1937年

    ·美国R.A.戴利(1936)、荷兰P.H.奎宁(1937)先后对海底浊流进行了研究

  • 公元1936~1938年

    ·美国A.W.葛利普根据地层发育以及对海水进退的研究,提出地球脉动说

  • 公元1939年

    ·中国李四光发表《中国地质学》,是中国人写的第一部综合研究中国地质的专著

  • 公元1940年

    ·德国W.H.施蒂勒对地槽进行了划分,并提出正地槽的岩浆活动顺序

  • 公元1941年

    ·中国潘钟祥提出陆相成油说

  • 公元1945年

    ·苏联А.В.裴伟提出“深大断裂”概念

    ·中国黄汲清的《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出版,对中国地质构造单位进行了首次划分,并提出多旋回构造运动说

  • 公元1948年

    ·苏联В.А.奥布鲁契夫发表《新大地构造学的塑造与动力学的基本特征》,奠定了第四纪构造运动研究的基础

    ·澳大利亚M.F.格莱斯纳对澳大利亚前寒武纪末期伊底卡拉裸露动物群的研究,表明高级动物在前寒武纪已经存在

  • 公元1948~1950年

    ·美国F.P.谢泼德、苏联М.В.克莲诺娃和荷兰P.H.奎宁的海洋地质学著作陆续出版,海洋地质学业已形成

  • 公元1949年

    ·美国W.F.利比提出碳-14法来测定年轻岩石的年龄

  • 公元1950年

    ·英国E.C.布拉德、美国A.E.马克斯韦尔等开始进行海底热流测量

  • 公元1951年

    ·苏联В.В.别洛乌索夫提出重力分异假说,用以解释地壳的垂直运动

  • 公元1952年

    ·美国H.W.梅纳德和R.S.迪茨发现东北太平洋的门多西诺断裂带

  • 公元1953年

    ·美国G.G.辛普森在《进化的主要特征》中总结了生物演化的系谱和方式

  • 公元1954~1956年

    ·英国P.M.S.布莱克特通过古地磁研究证明了大陆可以水平移动

    ·苏联В.М.西尼钦、В.В.别洛乌索夫、Е.В.巴甫洛夫斯基提出地台“活化”思想

  • 公元1956年

    ·中国陈国达首先论述中国东部地台活化现象并发展成为地洼学说

    ·美国B.C.希曾和W.M.尤因发现全球性大洋中脊和裂谷系

  • 公元1959年

    ·在张文佑主持下,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以断裂构造体系为指导编制第一幅1:400万中国大地构造图,并发表《中国大地构造纲要》一书

  • 公元1960年

    ·美国H.H.赫斯提出海底扩张说,并于1962年正式发表。美国R.S.迪茨于1961年也提出同样的假说

  • 公元1961年

    ·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 (IUGS)成立

    ·美国实施1957年制定的“莫霍计划”,在东太平洋进行深海钻探,钻抵玄武岩层

  • 公元1962年

    ·中国李四光发表《地质力学概论》一书,标志着他所创立的地质力学的形成

    ·中国张伯声提出波浪状镶嵌构造说

  • 公元1963年

    ·英国E.J.瓦因和D.马修斯将磁极倒转和海底扩张相结合,合理地说明了海底磁异常条带。加拿大L.莫利和L.拉罗什尔同时提出相同的观点

    ·国际地壳上地幔计划实施

  • 公元1964年

    ·美国A.考克斯等人制定出第一个中新生代磁性倒转年表

  • 公元1965年

    ·加拿大J.T.威尔逊提出转换断层概念

    ·英国D.P.麦肯齐、美国W.J.摩根提出板块构造说,并讨论板块在球面运动的几何学问题

  • 公元1968年

    ·法国X.勒比雄划分了全球六大板块,并分析其相对运动

    ·加拿大J.T.威尔逊和苏联В.В.别洛乌索夫就板块学说进行论战

    ·美国组成“地球深部取样联合海洋研究所”实施“深海钻探计划”,历时15年,为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 公元1969年

    ·在非洲津巴布韦发现了30亿多年前的原核藻类化石,这是已知的最古老的化石

    ·美国阿波罗11号在月球静海着陆,并带回22千克月岩,为宇宙地质学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

  • 公元1970年

    ·美国R.S.迪茨和J.C.霍尔登在《泛大陆的瓦解》一文中,以活动论重建全球地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