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转眼间,春节已至,年味正浓。人们怀揣着对来年的美好期盼,在家乡纷纷开展了“祈岁祭祀”“围炉守岁”“打塘捕鱼”等一系列有年味的迎春活动。“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各地年俗中独特的风情不仅展现了春节热闹、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生动载体,为壬寅年春节增添了向上向善的文化气息。
东临黄海,地势平坦,河渠纵横,物产富饶,素有“鱼米之乡”之美称。盐城,一个让人打开心扉的城市。碧水蓝天,候鸟成群,绘就了一幅景色优美的“盐城生态图”。1月10日,以“和谐共生:携手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为主题的全球滨海论坛在盐城拉开帷幕。事实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理念并非风靡一时,早在古时的盐城风俗中就有体现。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古时的盐城,每年的正月初,渔民出海之前,会举行贡会,贡会的宗旨是“龙王保佑,满载而归”。因此又叫满载会。下海若能满载而归,便会认为是龙王发了慈悲,船主须备足饭菜,拜谢龙王。渔民更是在出海之前,装点香烛、恭奉三牲(猪头、鸡、鱼),船主领头,阖船渔夫人人跪拜海神,祈求出海平安,然后,众船民在船主家吃“满载酒”。酒后,由船老大主持祭网仪式:敲锣鸣炮,将渔网平放海滩上,请一孕妇在网上剪2-3个眼,然后再拖网上船,起锚开航。开船时,先将船调个头,谓之“攘风”。无风时,船老大站立船头,领头高喊“哦嗬嗬哦嗬---嗬”,叫做唤风,说是风在天上转,船上要人唤。
(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海神、龙王的感恩实际上就是对大自然的感恩,盐城的这一传统风俗与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不谋而合。
不仅有“满载会”,盐城盐都区下河地区地势低洼,苇蒲丛生,到处有取之不尽的草编材料。旧时,劳动人民因生产生活需要,就地取材,编织出各式各样的生产生活用具。如柴编、草编、蒲编、秸杆编等劳动工具、日用品等。工艺简单,易学易会。随着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这些生产生活用品才慢慢被取代。这些也无不印证了“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