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家社会类
1、中国统计局
链接:http://data.stats.gov.cn/
这个网站可谓是要啥有啥,如农业,生产,经济,教育等等,可以获得具有权威的数据,而且覆盖面很广。可以找到很多宏观层面的信息,GDP、人口、就业、收支等
如,我想要北京市2017年全体居民收支:
此外,它还可以链接到其他国家的统计局:
但问题也是有的,虽然全面,但是不精准,如果你想查某一个细分的数据的话,可能没办法满足:如,主要国家年度数据。
2、香港政府数据中心
链接:https://data.gov.hk/sc/
仍然有点多而不精,但是!爽的地方在于,它有中英文以及多种格式!直接下载,就是Excel!不用自己手动粘贴!
而且,相比国家统计局,它的分类更加多样化,也就是说,数据更加精细一些。
3、经合组织开放的数据网
包含参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36个国家的数据,英文界面。数据也包含农业、经济、教育、能源等等,也具有多个版本可以下载使用(但没有Excel),分类也相对有心和精细。
二、企业信息类
针对一些公司,可以通过他们注册/上市的统计网站获得资料:
1、EDGAR
链接:https://www.sec.gov/
美国证监会SEC规定上市企业的公告要在EDGAR上公开,因此可以在这个网站上找到这些上市公司的数据,信息严谨,英文界面。
2、巨潮资讯
链接:
http://www.cninfo.com.cn/new/index
仍然是针对上市公司,这个网站可以拿到股票每日的数据,如下:
它可以按照行业、地区、指数、市场等分类来查询,虽然简单了些,但好在便捷。
三、经济类
1、新华社全球经济数据
链接:http://dc.xinhua08.com/
主要介绍的是各国家宏观经济指数等。
2、中财网
链接:http://data.cfi.cn
信息面广,查找也很方便。
3、世界银行
链接:各个国家的数据都在上面,不只有经济,还有人口、入学率等等数据。它的优点在于,数据采集时间长,数据样本量大,可以看到一个可信度较高的随时间变化的趋势。
四、互联网类
1、镝数聚
链接:https://www.dydata.io/?channelCode=0BKXLSWR&hmsr=zh-lqf-Q1
数据聚合类平台,提供了全行业的数据,查数据的时候可以更加省心,在这里可以免费下载大量各行业的统计数据和报告。可以点击首页数据分类查询,也可以通过关键词有目的的检索。
网站还将报告中的小数据进行了拆分,也就是说再不用翻阅长篇报告找数据了,对于报告和数据之间的交叉查询非常方便,看了一下,这个平台,大部分的报告都可以免费下载。
2、艾媒网
链接:https://www.iimedia.cn/
是全球知名的新经济产业第三方数据挖掘和分析机构,艾媒咨询致力于输出有观点、有态度、有结论的研究报告,以权威第三方实力,通过艾媒大数据决策和智能分析系统,结合具有国际化视野的艾媒分析师观点,在产业数据监测、调查分析和趋势发展等方向的大数据咨询具有丰富经验。
3、阿里研究院
链接:
http://www.aliresearch.com/cn/index
阿里巴巴就不用多说了,依托他的阿里研究院里的海量数据,总有你需要的
4、易观千帆
链接:https://www.analysys.cn/
易观的优点在于除了报告,还会有很多的分析,有需要的同学看可以根据他的分类挑选自己想要的内容。
五、交通出行类
1、高德地图中国路况
链接:
https://report.amap.com/detail.
这款免费版的网站,有中国100个交通发达城市,可以查询区域/商圈拥堵排名、道路状况数据以及季度指数等,有交通报告、交通热力图等等,信息覆盖面较全。
2、北京交通发展研究所
链接:
http://www.bjtrc.org.cn/PageLayout
http://www.bjtrc.org.cn/PageLayout
实时路况的数据很全,而且还有历年交通运行报告,里面不仅有机动车数量数据、出行方式数据,还有年均/日均车辆量、客运量等等。
今天再系统分享一下经营分析应该怎么做
一、打通业财指标
很多公司经营分析是财务部门做的,结果财务部门真的就只盯着自己的三张表,每天算利润、算现金。你问他:“销售部门在干啥?”“营销有啥动作?”“市场环境有啥变化?”一问三不知。只知道结果,不知道过程,这是“要搞高”问题根源。
但有的业务部门也有问题,就是:屁股决定脑袋。
只要是自己做的项目,想方设法地地论证:做得好。甚至干出“把自然增长率算成负数”这种奇葩事。这样自然会失去老板的信任。
所以想做好经营分析,一定是业务-财务坐下来共识,打通业财指标。
- 每个财务结果,需有对应的业务过程
- 每个业务过程,需统一考核财务绩效
这样才是发挥作用的起点。
二、以销售为起点
受财务报表影响,很多公司在统计收入、成本指标的时候,习惯性分收入中心、成本中心进行统计——这在做经营分析的时候,是一个巨大的BUG。
它导致了部门之间割裂,似乎降成本就是供应、研发的事,增收入就是销售、营销的事。
但凡了解业务流程的都知道:销售、营销给供应、研发造成麻烦多了去了。
- 客户需求拿捏不住
- 销售计划无法完成
- 只买爆款不顾其他
- 只会打折不会经营
更不用说营销推广中各种不见效果的烧钱。以上随便一条,带来的伤害都是供应吭哧吭哧干到死都省不回来的。更不用说压榨员工工资,让员工垫款这些下三滥手段了。
所以,业务流程不能割裂。想让经营分析真正发挥作用,应该优先从销售出发,梳理每个业务流程,讲清楚自己和销售的关系,从而真正发现:哪些是直接拉升销售,哪些是打辅助,哪些是基础服务。从而准确核算:这个成本该不该出(如下图)。
三、完善业务分类
“要搞高”之所以遭人痛恨,一个主要原因是:不分主次,不分轻重,空喊口号。
- 不可能每个用户都是大户,总要有初级、中级、高级的分类管理
- 不可能每个商品都是爆款,总要有引流款、利润款、搭配款的分工
- 不可能每个渠道都有流量,总要有形象店、旗舰店、社区店的区分
有了分类,才能看清楚:“人均消费””平均产出”背后的真实情况,才能分析出来:
- 目前的经营策略(分类结构)是否可行
- 每个层级是否达到了经营预期
- 某一层调整手段是否对其他层级有影响
这样不但清晰了分析目标,而且能看出来整体效果。
避免了“我们要做高端用户,所以低端全放弃”“我们要推爆款,所以砍掉一堆还有利润的产品”这种一刀切做法。而且能让经营分析比单维度的分析更显全局效果。
四、监控经营过程
“要搞高”之所以遭人痛恨,一个主要原因是:没有细节。
“搞高”说得轻巧,要怎么搞?如果一线反馈“搞不了”又该怎么办。
统统没办法。很多传统的数据分析、财务分析、经营分析人员,最怕的就是这个局面。
实际上,用数据改善业务,有三个基本手段:
- 标杆分析法:用历史数据找出标杆,让大家学习
- 问题分析法:分析工作过程,找到问题最大的点,集中改善一个点
- 概念测试法:把能想到的新概念拿来测试,通过测试结果总结方案
这三个方法,都指向一个关键:要监控经营过程。
- 对于收入指标,监控到转化环节,和每个环节素材
- 对于成本指标,拆解到每个环节的人力、物力投入
这样才能输出具体的改进意见。
这个环节非常重要,也很难做。因为这本质上和业务流程数字化有关系。
比如销售流程,如果是纯线下业务员手工操作,自己打电话,那肯定没有过程数据返回,也没法做分析了(BTW,这也是大部分toB业务的痛点)如果做的话,需要有CRM系统支持才行:
- 客户名单提前录入系统
- 销售拜访时自动定位打卡
- 客户扫码查看样品/海报
- 报价走系统申请,记录客户反馈
这样详细掌握了销售流程,就能分解标杆动作,就能发现转化过程的问题,就能测试小概念/大概念,优化业务表现。
当然,不同公司数字化程度不一样,不见得都能做到如此精细。但,只有实现业务&财务数字化,打通业财数据(如下图),才是彻底解决:要搞高问题的途径。
五、记录迭代顺序
在以上工作基础上,经营分析还能站在更高视角指导业务。
从本质上看,业务之所以会“屁股决定脑袋”,是因为很多公司压根就没有给业务留容错空间,办啥事都是“不成功便成仁”。过于一刀切的管理策略,导致了业务部门只能使出浑身解数以求自保。
而经营分析,可以站在全局角度核算:
把时间、资源释放给业务部门,留出整改时间,让业务有机会发挥。
只不过,这种做法,是以“详细记录业务行为”为前提的。
想迭代出经验,需要做到以下几点才能沉淀经验:
如果不加约束,业务部门又很喜欢“毕其功于一役”“干票大的”,要么投入一点点敷衍了事,要么投入巨资什么都做,结果方向不清晰,重点不突出,又做不出成绩。
六、小结
经营分析之所以叫“经营”分析,就是因为它需要从宏观上把控经营动作,积累业务经验。因此,需要从财务结果深入到业务行为,从宏观方向深入到标杆动作,这样才能上下齐心,做出成绩来。
而职能部门闭门造车,一线恣意妄为,总部又毫不知情,则是失败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