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南宁附属实验学校,中学,广西
北大南宁附属实验学校
北京大学南宁附属实验学校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南宁市两级政府重点引进的教育项目,于2001年开始筹办, 2002 年 9 月经北京大学、南宁市教育局批准成立,并正式开学。学校由北京北大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和广西荣和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投资创办,是一所集学前班、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的一贯制寄宿学校。学校注册资本500万元,股东初始投资8000万元,资产价值1.2亿。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主要机构有小学部、初中部、高中部、德育部、教务部、教学督导室、科研处、招生办公室、后勤保障部、校长办公室、人力资源部、财务部等。学校管理规范,建有学校章程、行政、教学、后勤保障、财务、人力资源等各项管理制度286个。学校位于南宁市国际东盟博览会、东盟领事馆区和商务区范围,占地面积57362平方米,建筑面积34782 平方米,绿地面积12370平方米(绿地覆盖率21%)。学校按照国家颁布的标准,跟踪国际前沿的科学技术,拥有国内一流的教学设备,建设有信息媒体中心、图书资料中心、科学实验中心、计算机网络中心、艺术体育中心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等“六大中心”,全部实现多媒体教学,是广西第一所采用数字化管理的学校。除艺体场馆外,还建有塑胶跑道、绿茵足球场、益智游乐园及各类娱乐、健身活动设施。学校现有58 个教学班,其中小学26个班,初中19个班,高中13个班,在校学生总人数为2040人。学校以标准化的物业管理水平为学生提供完善的生活、学习服务。学生统一着装,学校统一配置各类学习生活用品,公寓式寄宿制管理,专业生活教师为学生服务、为教学服务,标准营养配餐,全天候医疗健康保障,二十四小时保安警卫。学校教职员工330人,一线教师156人,其中高中教师43人,初中教师55人,小学教师58人,学历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享受国家津贴的专家2名,特级教师4名,高级教师20名,中级教师41名;研究生13人。还有国家级骨干教师1名,市级骨干教师有10名,市21世纪园丁工程学员2名,自治区优秀班主任2名,自治区优秀德育工作者1名。教师平均年龄为34岁,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合理,老中青结合。学校创办十年来,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自觉遵守《教育法》、《教师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指引下,依托北京大学教育优势,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结合学校实际,逐渐形成独特的办学思想,即坚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突出特色办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两个重点,优化生源结构、优化师资结构、优化教育资源,发挥品牌、体制、学制、社会资源四个优势,达到学生、家长、老师、学校和社会五个满意。学校在“一个中心、两个重点、三个优化、四个优势、五个满意”的办学思想指导下,狠抓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根据中小学自身的不同特点,认真做好教育教学常规的落实,积极开展教科研,教育教学成绩显著。自2004年以来,高考一直处于全自治区同类学校的前列。截至今年,已有6人考取北京大学。初中学生上示范性高中达60%,进入了南宁市优质学校行列。小学在注重基础教育的同时,努力培养特长,共设作文、乐器、棋类等兴趣班26个,在国家、省、市各类比赛中,获市级以上奖励的有4531人次,其中全国奖3252人次。我校先后被授予“全国民办优秀中小学”、“全国先进民间组织”、“全国民办非企业单位自律与诚信建设先进单位”、“南宁市民办非企业示范单位”、 “南宁市先进单位”、“南宁市绿色学校”、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二、育人为本,德育规范化我校学生非常具有新时代学生的特点,思维活跃,个性活泼,信息面广,部分学生是非明辨能力较差,自控能力不强,行为习惯上随意性比较大,缺乏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尊老爱幼和孝敬父母等可贵精神。针对学生这些特点,学校根据《小学德育大纲》和《中学德育大纲》的要求,创造性的开展德育工作。坚持狠抓常规、突出特色、倡导主旋律,以正面教育为主,引导学生积极向上、主动自觉。努力培养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的新型学生。明确有事做、能做事、做成事的道理,打造德育品牌,全面提高学校德育质量。1、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机制(1)养成教育我校通过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争创文明班级、文明宿舍的评比、学雷锋做好事、“知荣辱、讲文明”讲故事比赛等活动,在全校掀起学习贯彻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热潮。建立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基地,积极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每学年新生进行为期两周的军训,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纪律教育、意志的训练,给学生留下了一辈子也难以忘杯的记忆。我们要求班主任积极思考,加强班级制度、班风和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争创班级特色,争创“文明班级”。同时,学校对学生的早读、清洁卫生、行为规范、出操、用餐、就寝纪律等方面进行考核管理。学校还设立了值周领导、值周教师和值周学生负责巡视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反馈。通过规范管理,学生主人翁意识、自我管理的能力不断增强。(2)专题教育我校先后开展“感受绿色”、“珍爱生命”、“学会感恩”等专题的系列活动。围绕“感受绿色”专题教育,在每年三月份开展植树节等专题活动;围绕“珍爱生命”专题教育,在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时,学校广大师生积极主动地为灾区人捐款8万多元,同时结合典型事例对学生进行了爱国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让学生更懂得去关爱别人,帮助别人。学校每年组织师生对广西较贫困的学校和学生捐款捐物。每年十一月份,学校进行消防知识教育和消防演练。围绕“学会感恩”专题教育,我们结合“母亲节”、“教师节”、“清明节”、“老人节”等节日开展了“感恩日”活动。今年母亲节时,学校召开家长会,会上播放了校园电视台“凤岭在线”录制的孩子对母亲的问候和祝福,许多家长感动得热泪盈眶。(3)心理健康教育我校学生中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条件优越,平时在家里多为娇生惯养。学校根据这些情况,了解“思困生”的特点,要求全体老师要以“爱”作为教育的基点,真诚的从思想上、生活上、学习上关心、关爱学生,以实际行动感化学生,从情感上找到教育的切入点。学校专门开设了“心灵之窗”(心理咨询辅导室),由国家级心理咨询师麦小玲老师对“思困生”、“学困生”开展心理辅导和咨询活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学校还引导学生明确目标,监督学生实施目标,增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调控自我、承受挫折、与人交往、适应环境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战胜自我。初中某位同学在给父母的信中深有感触地写到:“以前我的脾气比较燥一点,妈妈骂我一句,我会骂她两句,同学骂我一句,我会打他两拳,但现在不这样了,一些不顺心的事,我会忍下来,脾气自然好多了,这多亏爸妈把我送到北大附校……”2、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1)学校创建了“凤岭在线”电视台、“凤岭之声”广播电台和“凤岭讲坛”演讲平台,利用校园网、宣传橱窗、黑板报等宣传阵地的建设与管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立体式的宣传教育功能。(2)在教室统一布置的同时,提倡班级文化的个性化,对于一些能张扬个性、教育功能突出的班级给予表扬,从而营造出生动活泼、洁净素雅、健康文明、催人奋进的良好育人氛围。(3)在加强校园的绿化、美化与净化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创造让每一面墙、每一棵树都能说话的机会。在围墙上张贴了以教育为主题的宣传画、在每一棵树都挂上标签,增强师生的爱校意识,发挥人文环境的启迪作用。(4)积极开展“书香校园”活动。通过开展读书活动,提高图书、阅览室的开放率,加强班级图书角的建设,促进学校文化向健康、文明、高雅的方面发展。(5)努力营造平安的校园环境。通过加强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出版安全墙报、张贴安全警示挂图等,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学生“安全第一”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深入学习贯彻《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办学七年来,没有发生属学校责任的安全事故,没有发生严重违纪违法行为。3、家校联动教育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系,自觉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监督。设立“校长信箱”、“家长接待日”、“学校开放日”及监督电话,成立家长委员会。学校定期进行家访、召开家长会,创建和谐共进的家校联系。班主任通过家校联系册、电子邮件、电话和短信等各种方式向家长反馈孩子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情况。此外,学校还专门编印了《家庭教育报》,对家庭教育的内容、方式和方法进行指导,及时向家长通报学校各方面的情况,宣传当前教育新理念,新方法,让家长及时了解我校的新措施,新做法,进一步加强了学校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家校联动教育获得了社会和家长的广泛认可。三、面向全体,智育现代化跟公办学校划区域招生不同,我校学生不仅来自全国各地,还来来自意大利、英国、韩国、西班牙等国家,知识能力、文化背景、凤俗习惯等差异较大,加上学校为十二年一贯制,我校生源呈现出年龄跨度大,学生文化程度悬殊的特点。根据这些特殊的情况,我们树立现代教学理念,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不放弃学生的任何一个方面。1、教学思想现代化(1)狠抓理论学习,教学思想现代化学校每年购买大量的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如本学期初我校购买了《课程与教学理论和课程与教学改革》、《教育基本理论与实践》、《课程与教学论》、《教育新概念》、《有效教学的基本功》和《有效教学实用课程教学艺术》等,每位教师选择其中两本作为理论学习用书,作为教学常规检查落实,深入领会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推动我校课程改革深入开展。通过由教务部、教研组组织集中培训、交流外,并邀请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市教育局等专家领导来我校指导,针对性的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此外,学校还经常组织学校领导、教师外出参加教学理论学习培训,培训结束后,撰写心得体会、教学论文,召开专题讲座等,共同探讨学习心得,促进教师间相互交流,切实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2)理论指导实践,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使各类学生学有所成,变“优胜汰劣”为“共同发展”,我校在现代化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狠抓教学常规,通过抓备课,抓作业布置及批改、抓教研活动等多种方式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经常组织青年教师讲课大赛,邀请兄弟学校优秀教师和教科所的领导老师进行评课指导;定期开展优秀教研组评选活动,强化教师间的听课评课活动;经常组织全校性的观摩课、示范课、外出听课;定期组织学校教师与北京大学管理人员、教学人员交流与合作等,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教学目标由认知、应试向认知、培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渗透德育转变,教学方式由老师捧着教材走进课堂,把学生教会、教明白,向老师领着学生走进教材,领着学生学会、学明白,从而使学生会学的课堂教学方式转变。在课堂教学中,以“情趣教学法”为指导提升课堂教学的科学性艺术性和趣味性,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分层次、有梯度地设计教学方案,不仅重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更积极开发学生的智力,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思维训练为主线,以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主要目标。在做好课堂教学工作的同时,学校还开设多种类型的校本课程和多个丰富多彩的兴趣特长培训班,通过坚持做好课堂教学的三个延伸,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一是坚持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注重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课外活动,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二是坚持由单纯的听说读写向实际动手操作延伸,通过积极开展科学小实验、科技小制作等形式多样的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三是坚持由校内向校外延伸,引导他们利用节假日走向社会,了解社会,走进大自然,了解大自然,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头脑。此外,学校还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培优补差” 工程,对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拔尖教育,让他们考上一流的大学,;对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实行补考制度,把C类学生提升为B类,把B类学生提升为A类,从而让优生更优,差生不差,共享成功。2、教学手段现代化我校是广西第一所采用数字化管理的学校,每间教室都配置了多媒体设备,已全面实现多媒体教学。如电脑、电视、投影、幻灯、广播音响等,在我校的英语、地理、美术、音乐、体育等许多学科早已得到广泛应用。在课堂上,老师们利用多媒体课件、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质疑、析疑、解疑,总结创造了不少教学中突出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也给课堂教学的设计、结构和方法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在启发思维,突破难点、生动形象,强化重点、激发兴趣,陶冶情操,提高课堂效率等方面发挥了突出的作用。为适应现代化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我们还组织教师进行了多次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培训,一是计算机基本知识及操作的全员培训;二是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及制作课件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如今,教师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制作课件并形成课件库、习题库、图片库等,在全校范围内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的教学改革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四、面向未来,教育教学国际化1、利用区位优势,开展国际教育教学交流目前我校与国外多所学校建立了广泛的校际交流。在高一年级开设了留美预备班,为有志到美国大学深造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平台。在发展过程中,学校不断引进国际课程,尝试双语教学,在基础教育国际化方面迈出了坚实的脚步。2、彰显英语教学特色,培育“国际化”人才学校历年来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及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积极促进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提高。从学前班开始12年一贯制开设英语课程,实行小班化的英语教学,聘请外籍教师进行英语口语听力教学。同时,学校还开设有英语剧表演班、英语口语强化训练班、英语提高班等兴趣班,并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及条件,定期开展 “英语角”、“英语沙龙”、“英语词汇游戏竞赛”等各具特色的英语活动。此外,学校不仅在南宁市建立有固定英语“夏令营”营地,而且每年还组团到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开展英语冬令营和夏令营活动,为学生提供国外的语言、文化交流平台。办学七年来,英语教学成果显著,学生在国家、省、市级各类英语竞赛中,取得突出成绩,尤其是在全国中小学生英语奥赛、口语竞赛等方面成绩更为突出。670人次获市级以上奖励,其中全国奖390多人次。五、热心公益事业,办学社会化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延伸社会责任。学校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不忘回馈社会,真正做到民办学校经费取之于民,用之于民。1、成立“青鸟班”——向贫困家庭献爱心为了让贫困优秀学子顺利完成高中学业,实现自己的大学梦想,我校专门在高中部设立社会公益性办学项目——青鸟班,每年招收相当数量家庭经济困难、学习成绩优秀、品德修养良好的学生到我校的青鸟班免费就读,免费承担他们高中阶段整整三个学年的学习生活费用。七年多来,我校已培养了90多名“青鸟生”考上理想的大学。目前,在我校就读的“青鸟生”还有124名,他们在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中健康成长,全面发展。2、组建“青川班”——向地震灾区献爱心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 8月29日,学校领导亲自到四川成都接收了重灾区青川县姚渡镇39名初三年级的学生到我校学习一年。这是我校认真履行社会责任的一件大事,它拓宽了我校为灾区人民办实事的渠道。学校特地为灾区学生组建了“青川班”,配备了生活教师和国家级心理咨询师,并免费为他们提供最优质的教学服务和衣食住行条件,每月提供学生与家长联系的电话卡,保证他们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学习和生活。在学校的倡议下,师生们纷纷慷慨解囊,为灾区的同学捐款捐物,捐款总额约为人民币三万元。学校利用这笔捐款为灾区的孩子添置了棉衣、词典、笔记本等学习、生活用品。经过近一年的学习和生活锻炼,青川班的同学们适应了南宁的生活和学习,重新树立了对生活的信心。这批学生回家乡以后,还经常保持与原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联系,表达感激之情。在当年的中考中,他们都取得了十分优异的成绩。为此,我校“青川班”班主任黄天晖老师,2008年被评为广西自治区“抗震救灾先进个人”。除此之外,学校还经常从事社会公益事业,开展一系列温暖送爱心活动。例如:2005年9月26日,与百色市田阳县五村乡康华实验小学开展了“手拉手 心连心”活动,共捐赠衣服198件、各类书籍335册、文具盒129个、毛巾被床单72套,捐款五千多元。活动加强了不同民族少年儿童之间的友谊,促进了各民族少年儿童的团结友爱和共同进步。2009年元月21日,学校还为防城港红沙小学捐赠学习用品近2万元,为贫困生献爱心送温暖。我校为教育尽力,也为社会和谐、为民族团结作出了巨大贡献。一系列出色的办学成果,让我校在南宁市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作为广西自治区和南宁市两级政府重点引进的教育项目,学校一直得到自治区、南宁市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关怀。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主席马庆生、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李纪恒、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吴恒、自治区政府副秘书长腾冲、南宁市市长林国强、南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郑军健、南宁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卫自光、南宁市教育局局长夏建军等区市领导先后到学校视察指导。原北京大学校长吴树清、许智宏、副校长林均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郑志明也曾到我校视察,称赞学校环境优美,办学特色鲜明,并对学校建校以来所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的评价。站长邮箱:beida965@sina.com
www.pkunn.com - 2014-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