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学
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学是陕西省标准化高中,位于西安市后宰门143号。学校始建于1912年,其前身为“陕西省西安女子中学”,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近百年来,春华秋实,薪火相传,秉承古城风韵的浸润与滋养,历经几代人的拼搏与奋进,八十九中人始终以天下为己任,坚持求索、奉献,不断创造新的发展契机。悠悠长安古韵,漫漫百年历程,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学牢固树立“育人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以“高质量、创特色、育英才”为办学目标,为基础教育事业做出巨大贡献,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 学校占地47334平方米,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校园绿树掩映,古朴典雅。现有5座教学楼、2座图书实验综合楼、2个标准化田径运动场。学校教学设施、仪器设备均达到国家规定的一级Ⅰ类标准,各科实验室、多媒体教室、专用教室、专业部室齐备,校图书馆藏书及电子图书达到18万册,建成并实现了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数字化现代校园。校图书馆、阅览室全天开放,学生餐厅可容纳数百人同时就餐。高标准的设施和管理为培养现代人才提供了科学、现代、高雅、和谐的校园环境。地址: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后宰门143号邮编:710003电话:029-87415224(校办) 87415234(教务)87413941(招办)站长邮箱:408705918@qq.com
www.89school.com - 2014-04-27兴仁县第八中学
我校地处黔西南州兴仁县巴铃镇,位于镇中心东南面309省道旁,距镇中心约800米。现有校园面积37068平方米,是一所设施较为完善、规模较大的乡镇初级中学。一、校史简介:我校始建于1958年。当时,陈开国、岑元相等人受有关教育主管部门的委托,将原大山、龙场(现属贞丰县)、巴铃三所小学的附属初中班合并,在当时的巴铃区巴铃公社龙丰大队树林小队创建巴铃中学,陈开国是首任校长,岑元相任代理教导主任。建校初,有教职工十多人,在校学生200多人,有五个教学班,其中初一级两个班,初二级三个班。当时校园面积不足十亩,建有一栋教室,一栋学生宿舍,一个厕所。尽管当时处于我国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学校教学成绩依然显著:第一、二届毕业生在中考时就取得了好成绩。1963年中考,我校毕业生全部被高一级学校录取,升学人数在原安顺地区(当时兴仁县属安顺地区)同级同类学校中名列第二,轰动全省。1964、1965年中考,我校录取率均在90%以上。当时的毕业生,有不少各层次的合格人才走向工作岗位:原贞丰县副县长冷青贵便是那时毕业生中的佼佼者;首届毕业的谢代荣、第二届毕业的李克荣在教育岗位上奋斗了近四十年,至今已退休;第三届毕业的谢福周,至今仍在本校任教,是我校语文骨干教师。“文革”期间,我校历任校长有:吴应昌、马少安、王建章。十年动乱,学校教学秩序处于不正常状态,这时期的校史资料残缺不全。1970年,学校增设高中部。在以后的六年里,高中部规模逐步扩大,培养了不少人才。如:贵州省档案局处级干部王传福、贵州省科委委员马明进、四川省航空工业局高级工程师吕忠英、黔西南州检察院干部王秀贵、冯安贵、黔西南州水电局副局长陈喜武、贵州民族学院副院长王文科、黔西南州工商银行副行长冷青松、兴仁县民政局党组书记杨永学等,数不胜数。1977至1987年间,历任校长有周大坤、周国恩、王建明。此期间,学校规模逐步扩大。1987年9月,学生人数达700多人,教职工40多人,有12个教学班。在此期间,我校教学成绩十分显著。1979年,我校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有30多人被大、中专学校录取,这是我国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我校教学成绩最显著的一年。这时期的毕业生,有不少已走上领导、工作岗位。如:贵阳市南明区公安局副局长袁正贵、普安县副县长曾孔详、兴仁县公安局干部黄庭顺、贞丰县委组织部长、县委常委王治斌、兴仁县政府办副县长肖祥斌、共青团兴仁县委书记樊兴平等。1988年,为适应教育体制改革,根据上级的安排,我校拆掉高中部,教学重点转向初中教育。从此,我校为巴铃镇的“普九”工作作出不小的贡献。在1988至1997的十年里,学校办学规模逐步扩大,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各项工作取得长足进展,多次受到县政府、县教育局及镇政府的表彰。1984年,在当时兴仁县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杨永学的大力支持下 , 兴仁县教育局、兴仁县民族事务委员会拨款共 20万元,为我校修建了一幢三楼一底的综合教学楼,内设20个教室。此后,我校又逐步多方面争取援助、多渠道筹集资金,征地十多亩,修筑了围墙,安装了供水、供电设施,改建篮球场。1994年,当时的校长王天超高屋建瓴,在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办起了玻璃纤维厂。投产后,省内各级新闻媒体纷纷报道,兴仁县广播站连续广播了近半个月,省州报纸均有报道,我校因此在省内享有声誉。同时,1994年中考,升学人数居全县第三。1996年,由于种种原因,我校玻璃纤维厂被迫关闭。1997年,我校得到香港陈廷骅基金会的大力援助,修建了一栋三楼一底的综合教学楼,解决了学校办公室、实验室用房紧缺的问题。这一年,我校办学规模也在扩大,在校学生达一千多人,教职工五十多人,有十五个教学班。1997年6月以来,刘学金校长积极推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使学校各项工作成绩再创辉煌。1999年中考,我校有138 名毕业生被高一级学校录取,升学人数居全县同类学校之首,巴铃中学再显声威。1999年12月,我校被巴铃镇教育辅导站定为巴铃镇初级中学示范学校。2000年3月,我校被省教委定为实施初二后分流试点学校。2000年9月,原巴铃镇大平中学并入我校,我校办学规模再次扩大:学生人数达1320人,教职工71人,有21个教学班,承担着巴铃镇“普九”任务的三分之二。为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现任校长罗兴文从长计议,召集学校领导班子商议学校发展大计,拟定了学校发展三年规划及今后五至十年校园建设设想。为学校的发展勾画了宏伟的蓝图。2000年12月,巴铃镇政府为我校添置了12台旧微机,同月有两台经过维修投入使用。2000年12月至2001年5月,学校自筹资金修建了一个长28米,宽18米的篮球场,添置了两个乒乓球桌,解决了学生体育活动场地困难的问题、缓解了学校体育设施紧缺的现状。此外,还修筑了一条长200多米、宽2.5米的水泥路,改善了校园环境。2001年中考,我校升学人数达150多人,有19名学生录取五年制大专班,再创升学新记录。2001年12月7日,我校家长学校正式挂牌。2001年底,为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使全体教师能够有机会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我校又添置了两台奔腾IV、两台赛扬900电脑主机,大大提高了学校办公效率,为我校下一步实现教学及教学管理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2002年初,我校被列为第二期义教工程项目学校。2002年4月,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协助下,征地三十六亩。同年5月,第二轮义教工程启动,我校得到50万元的义教工程款,修一栋1050平方米的学生宿舍,同时由镇政府匹配50万元修建附属工程,由县教育局匹配40万元修建750平方米的教学用房一栋,现已基本完工。2002年中考,我校有四名考生被州重点高中录取,87名考生被五年制大专或中等师范学校录取。2002年9月,我校被县教育局定为实施“三制一管理”的学校,学校管理逐步实现正规化、科学化、制度化。根据学校的远景规划,拟再建一栋综合教学楼,一个篮球场,两个排球场,两个网球场,一个40个登位的厕所,一栋能容纳500名住校生的学生宿舍,一栋学生食堂。为逐步实现学校办公及教育教学现代化,我校准备在三年内多渠道筹集资金,添置20台微机,建微机室,让全体教师陆续接受计算机应用中级及中级以上培训。在今后五年内,再添置微机至80台,让学生陆续接受计算机应用培训,初步实现电化教育及教学工作的现代化管理。今后十年内,逐步投入经费,使“三机一幕”进入各班教室,真正实现教学及教学管理现代化。二、学校办学性质及办学思想简介:我校是一所公办乡镇初级中学,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为己任,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振兴地方经济作贡献。建校以来,学校坚持把德育放在第一位,充分发挥党支部、工会、职代会、团委、学生会的作用,以德育大纲为准则,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经常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组织公益活动。学校充分利用节假日举行普通话演讲比赛、诗歌朗诵会、歌咏比赛、篮球赛等。学校还不定期举办田径运动会、书画比赛等,全面提高师生素质。学校举办的业余团校,工作扎实,成效显著。1992年,巴铃中学业余团校取得省级合格证,是当时取得该资格的唯一一所乡镇中学。近年来,学校积极推进素质教育,首先从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入手,采取有效手段鼓励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理论研究水平。2000年以来,不少教师论文在各级刊物上发表,在各级论文交流活动中获奖。有教师在优质课竞赛中荣获县、州、省级奖。今后,学校将从管理体制改革入手,大力推行和完善“三制一管理”,创建一整套素质教育新体制,大力推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使学校教育教学、教研工作跃上新台阶,把我校办成一所素质教育示范学校。 三、历任校长及办学规模一览表:四、历任领导班子一览表:五、前景展望:我校建校40多年来,在各级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办学规模逐步扩大、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硬件设施不断完善。在以后的工作中,在各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学校领导班子将团结一致、共图发展,与全体师生员工一道,开创巴铃中学的美好未来!地址:兴仁县巴铃镇东街社区招生热线:0859-6311369
www.bze80.com - 2014-04-27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学
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学的文化历史可以追溯至1896年在上海建立的南洋公学中院。中院是南洋公学的附属学校。1908年,南洋公学更名为交通大学。交通大学1956年从上海迁至西安。1957年,交通大学在市政府的支持下筹建了附属中学,这就是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学的前身。1973年起,八十三中归属市教育局直接管理。1982年,被确定为陕西省首批办好的十所重点中学之一。2009年,被评为陕西省首批普通高中示范学校。 八十三中位于城东咸宁中路,毗邻兴庆公园和西安交通大学。占地28855平方米,建筑面积30118平方米。有教学楼、图书科技楼、实验楼、体艺馆、学生公寓、地下餐厅、塑胶运动场、文化广场、天象馆等主要教育教学及活动设施。 学校现有编制教师 126人。其中,任课教师112人,高、中级职称教师占84.9 %,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42.1%。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及特级教师5 人,有一批在省、市有影响的知名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学校在校学生1600多名,32个教学班。每个年级设有经中央和省文明办批准的“宏志班”。每年级招收5名西藏插班生。学校建有陕西省中学生围棋和排球两个训练中心,并按规定招收一定数量的特长学生。 百年文化沿革,五十多年的办学历史,优良传统的秉承与发扬,特别是经由每个时代所有教职工的奉献与努力,学校获得了长期和稳定的发展,取得了优异的办学业绩,赢得了较高的社会赞誉。学校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品质专业,师德优良;学校校风好,学风好,教风好,人文气息浓厚;教科研和高中课改工作扎实有效,有较大影响。 一、办学的思想、理念与精神内涵 (一)办学思想 学校遵从的教育思想是“全人教育”。办学思想是:“实施全人教育,实现全面发展。” 一个教育者或者一个教育管理者、实践者,一位校长必须要有思想,或者“思想上的信仰”。教育必须要坚持理想。“有了教育的理想,才能办理想的教育。”目前的中国教育,似乎有“理想缺失”。 “全人教育”是一种教育理想、一种思想、一种教育哲学。这种思想是指向人的全面发展。因而是目前“素质教育”的思想根源和理论基础。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要求,提出了重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社会责任”的培养,实际上是素质教育要求的深化。要推动素质教育,就须有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引领。 “全人教育”是当代教育的大趋势。“全人”教育,不是“完人”教育,而是一种以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为目的的教育。 它主要通过人文、科学、传统文化以及公民教育等来培养学生的“全人”素质,教会学生正确处理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全人教育”是对现实中功利化、工具化教育模式的反对。是目前教育改革、课程改革、实现教育目标,追求教育价值,遵从教育规律的必由之路。因而全人教育也是一种教育方法。 “全面发展”是“全人教育”的目标,即促进学生提高综合素养,使之在道德、情感、知识、体魄、审美、独立思考、创造力以及公共精神等方面都得到均衡培育,让学生健康成长、快乐生活、和谐发展。 (二)基本理念 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学校坚守的基本理念是:“为成人奠基,为成长助力。”它包含以下四个层面: 第一、成才先成人。实施“全人”教育,教育教学的内容、过程、方法、评价等都立足于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基础。 第二、学校的一切工作,为学生,也为教师。在学生成人教育的过程中,让工作生活化,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和生活幸福,为教师自身的发展和人生目标服务。 第三、师生的共同发展及对学校生活的体验感受构成学校的内涵主体。 第四、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快乐生活。 (三)校园精神 学校文化传承115年,建校55年凝聚的校园精神是: 诚以立身——把品德放在首位; 恒以立业——把毅力当做品质。 自强不息——用勤奋诠释人生; 勇创一流——用卓越激励发展。 涵养精神——读经世致用文章,立修齐治平志向; 强健体魄——掌握运动技能,养成运动习惯。 重本务实——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反复,比较,研究; 求是创新——不泥古,不追风,只求是;继承,发展,向新。 崇明四理——明白真理,懂得事理,合乎情理,遵守法理; 兼勇以行——知羞耻,有担当,尽责任,能吃苦,不怕输。 自觉自主——尊重主体地位,发扬主体精神; 乐学善思——引导学习兴趣,激发主动思考。 保持活力——以人为本,合作为径,合力为要; 追求和谐——成长乐园,生活田园,精神家园。 校训、校风、教风和学风构成学校的精神载体。 学校的校训是:立诚、有恒、明理、勇行。校风是:人文活力、合作和谐。教风是: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学风是:自主自觉、善思乐学。 二、学校的管理、创新与特色发展 近年来,学校在管理中大胆探索,不断创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管理文化。学校的基本思路:一是以位次积分质量评价为支撑的制度创新;二是以工作室制度支撑的机制创新;三是以网络教学模式为支撑的教学方法创新;四是以自觉、善思、乐学的学风为支撑的学法创新;五是以六大主题活动,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为支撑的德育创新;六是以通用技术教育、国防科技教育为支撑的技术教育创新;七是以围棋、排球训练中心为支撑的优势项目创新。 (一)制度创新 质量管理是教学管理的重点,也是难点。如何实施质量管理?学校引入了位次积分管理办法。位次积分不是质量管理的全部。质量管理的手段、方法、途径是多样的。教学常规,课堂有效性,教师队伍,激励制度等都是质量管理的内容。位次积分只是制度性管理一途。之所以强调它,并作为今天汇报的重点,是针对中学质量观,教师在教学质量要求上的偏离现象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纠正只看卷面分,用成绩为学生排名,以及只重视少数学优生的不正常现象。 质量管理离不开考试及成绩数据分析。在数据分析时,不能简单依靠卷面成绩,也不能用成绩给学生排队。如何走进质量分析,特别是深入测量、诊断、研究和改进教学过程与教学问题,学校尝试运用了学生考试位次积分评价办法。 学生考试位次积分评价是学校在教学质量管理中的一项新探索。位次积分包括学生学科位次积分和位次积分平均分两个概念。学科位次积分,是学生各科考试后在全年级成绩顺序的占位赋分积分和。位次积分可以根据班级学生数得出位次积分平均分。这两者都不呈现学生的卷面分数。学科位次积分不面向学生个人。它表现的是班级某学科在年级的相对位置。因为超越了试题难易不同导致的卷面成绩偏差,因而便于两次以上考试的质量对比分析,便于学校宏观掌握班级学科的学习发展状况,以动态的目光发现、指导动态学习过程与阶段性发展变化。 位次积分评价办法最为主要的出发点是促进教师教学观、学生观和质量观的改变和提升。它要求教师关注班级每位学生的动态学习过程。每位学生的学习变化都会在位次积分中得到体现。所以,教师的关注点不能只放在少数学优学生身上而弃多数学生于不顾。不能静止地看待学生和评价学习。 (二)机制创新 学校重视建立健全各项常规制度,发挥制度在管理中的保障性和规范化作用。 机制贵在创新。在机制创新上,学校建立了教师专项工作室制度。工作室制度是开放的、自主的,只要和学校发展目标想适应,教师都可申请设立。学校同意设立的工作室,将在项目、人员、培训、经费及工作过程中获得大力支持。工作室让每位教师有了发展的空间和施展才华的舞台,让教师发展有了目标,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工作室制度也有效改变了学校管理行政化、事务化现状,使学校管理开始走向专业化。工作室制度加强了教师间的交流合作,增强了团队精神和凝聚力。目前,学校设立有7个专项工作室:即网络教学实践指导工作室、技术实践指导工作室、学生发展指导工作室、春笋计划工作室、综合实践活动工作室、机制研究课题工作室、特级教师工作室。 (三)教学方法创新 学校承担了教育部“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基础教育学科资源保护开发与应用研究”子课题“信息技术条件下新课程教学方式实验研究”课题。投资32万元建设了网络教室,构建了学校网络教学支撑平台,对文科教师进行了全面培训。不少教师在这个平台上进行了新的教学尝试。 网络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路径,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时间与空间概念,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过程性与开放性。它提供制作分层次教学的个性化学案资源,创设网络教学平台,能有效地对教案、学案、资源进行统计和评估。网学模式能关注每位学生。同一时空背景下全体学生能同时参与讨论,实现了全班互动式教学,打破了时空局限,扩展了课堂互动交流的容量。老师和学生能够同时对学生的观点进行讨论、点评,一个问题可以生成很多学习过程和资源。网学模式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重大变革。 (四)学法创新 学校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扬主体精神;引导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主动思考。重视开展研究性学习,实施“春笋计划”。 从1999年学校进行了研究性学习,在2007年陕西省新课改全面推开之前,研究性学习在学校就已经步入规范化轨道。在课程设置、课程管理、课程评价、选题指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为兄弟学校提供了榜样。 学校积极实施“春笋计划”,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让学生走入大学实验室,在自主自觉、乐学善思中培养兴趣,提高能力。(五)德育创新 学校教育,德育为先。德育活动不应是散乱的、随性的。它应是有组织、有计划、有过程、有特色的整体构思。学校在常规德育管理的基础上,整合形成了“敦品宏志”、“畅想青春”、“珍爱生命”、“走进自然”、“热爱科学”、“感恩社会”等六大德育主题系列活动,丰富了学校德育内涵。校园成为了完整、和谐、富有创新活力的教育空间。 1、“敦品宏志”思想教育活动。 学校以开办“宏志班”为依托,开展宏志教育,提炼“宏志”精神,形成了以“志存高远、刻苦勤奋、勤俭节约、朴素大方”为主要内容的“宏志”文化。 本专题的主要活动形式有:国旗下演讲;网络道德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宏志班”学生事迹报告;励志报告;三讲两实践教育活动;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等。 十年来,学校已招收10批、500余名“宏志生”和50名西藏生来校学习。许多宏志生和西藏生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全国知名高校录取。 2、“珍爱生命”安全教育活动。 本专题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提高生命质量,实现生命价值;培养学生勇敢、自信、坚强的品格和身处逆境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营造快乐健康和谐的校园,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主要活动形式有:安全疏散演练;法制报告;拒绝毒品宣传教育;艾滋病宣传教育;拒绝管制刀具等危险品进校园教育活动;抵制邪教宣传教育活动。 3、“畅想青春”校园文化活动。 本专题旨在为学生搭建青春舞台,展示“青春”才艺,进行“青春”教育。主要活动形式有:校园文化艺术节;校园诗歌朗诵赛;校园歌咏比赛;校园课本剧展演;校园作文大赛;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等。 4、“热爱科学”校园科技活动。 本专题旨在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求知探索意识,展示学生的想象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主要活动形式有:“科技之春”宣传活动;国防科技及科普报告;校园科技大赛;绿色低碳生活教育活动等。 5、“走进自然”课外拓展活动。 本专题旨在让学生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的力量,培养学生关爱自然、探究自然的兴趣,让学生与周围环境协同发展。主要活动形式有:外出采风活动;学生军训拉练活动;野外生存拓展训练等。 6、“感恩社会”主题教育活动。 本专题旨在让学生懂得理解他人、宽容他人,懂得感恩父母,回报社会。主要活动形式有:爱心募捐及救助;去儿童村、敬老院义务劳动;社区服务。 (六)技术教育创新 学校重视技术教育创新,强化了国防科技教育。实施“春笋计划”,创设了以“乐高技术教育”为主体的通用技术教育新模式。投资30多万元建成了“乐高技术教育”实验室,注重并加强通用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交融。把通用技术与地域文化、校园文化相结合,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以二炮、卫星测控和解放军21基地为依托,拓宽了国防科技教育途径。努力把技术必修课从以文本教学为主转化到以探究、设计、操作、实验为主。2011年,学校学生在WRO世界奥林匹克机器人大赛中国赛区中获得亚军。 综合实践活动是课改实施的亮点,也是重点。学校在内容的开放性和课程的实践性上进行了开拓与创新。一是开展学农实践。学校正在建立学农基地,让学生参观现代高科技农业、聆听讲座、参与并感受力所能及的农业劳动,启发学生对现代农业技术的思考与兴趣,获得农业劳动的真实体验。二是丰富军训内涵。学校除了军事科目训练之外,还进行拓展及体能项目方面的训练。 三是拓宽学工渠道。与大学工程实验室和现代化工厂建立了联系,加强合作,建立了学生学工基地,让学生观摩学习,动手实践,获得真实体验。四是进行民俗采风。以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户县农民画院、凤翔泥塑博物院为基地,组织学生对关中民俗进行实际调研、采风和访谈,了解和研究关中民俗文化;组织文学社开展文学采风;组织学生走访陕西典型农村,关注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农村经济形态变化等问题。 (七)优势项目创新 学校体艺活动精彩纷呈,有声有色。围棋和排球已成为学校的两张体育“名片”。 2006年,学校建成了围棋基地。2007年陕西省教育厅在学校设立了“陕西省中学生围棋项目训练中心”。 2010年在全国中学生围棋锦标赛中获得季军;2010年应台湾南山中学邀请,参加海峡两岸围棋邀请赛,获得季军;2011年在全国中学生围棋锦标赛中获得冠军。围棋中心设立以来,国家体育总局领导刘思明、围棋大师陈祖德、国务委员刘延东等对学校围棋教育活动给与了高度评价。 2008年,陕西省教育厅批准在学校设立“陕西省中学生排球项目训练中心”。学校多次参加各种比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010年,获陕西省中学生排球锦标赛冠军;2011年,学校排球队代表陕西省首次参加全国中学生排球比赛,获得13名。这是陕西省26年来取得的最好成绩;2011年,学校排球队参加全国沙滩排球锦标赛获得第8名。 三、未来的目标、愿景与品位追求 长期以来,八十三中秉承着规范管理、严谨治学的传统,不断总结经验,提升内涵,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学校在思想理念、制度创新、科学管理、课程改革、教学科研、教师培养、帮扶支援等方面发挥了示范作用。学校先后对安康蜀河中学、户县三中等学校进行对口支援;为新疆、延安、榆林等地培训了30多名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派出了4名教师到临潼支教;校长及其他教师多次应邀在省内外举行学术报告和学术交流。学校也先后派出了60多名教师和近300名学生赴台湾、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交流学习。 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了省级文明校园、课改样本学校、科研兴校明星单位、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现代化技术教育先进单位、校园文化建设一等奖等几十项省级荣誉和百项市级荣誉。 面向未来,学校将坚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丰富学校文化内涵,彰显学校特色,开发学生潜能,扩大教育资源,满足学生需要,探索培养途径,激励发展愿望,实现工作的专业化和生活化,让学校成为师生共同的生活乐园和精神家园,努力建设人本、和谐、求真、进取、合作、活力校园。 学校将继续以人文精神、生命教育、艺术素养、体育特长为基本工作面,以进取心、责任感为重点,培养学生具有四个方面的素养和气质。即:澄澈的心灵、君子的气度;坚毅的性格、雅士的风范;人文的情怀、成功者的素养;勇敢的精神、开拓者的魄力。达成使学生成为“诚信人、健康人、责任人、进取人、合作人和快乐人”的培养目标。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八十三中将以“高品位、精内涵、强特色”为指导思想,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坚持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提升,努力建设高品位的省级示范高中学校。校址:西安市咸宁中路151号邮编:710043 代码:010202招生电话:029-82160823 82160087 82160081 82160083 82160090我校电话:029-83231687(传真) 82160087网址:http://www.xa83zx.cn电子信箱:xi_an83zx@163.com
www.xa83zx.cn - 2014-04-27西藏军区拉萨八一学校
我校创办于1962年,是一所集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于一体的混合制学校,是全军五所规范化子女学校之一。学校占地154亩,总建筑面积25802平方米,具备完备的教学和生活设施。我们一向以科学严格的管理、一流的教学质量而享誉全军和全区,各项教育指标综合评价在拉萨地区名列前茅,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一致认同和赞誉。由于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仅八三年以来就多次受到国家教育部、总政、两级军区和两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表彰,涌现出大批先进个人。1983年被评为全国、全军“少年儿童工作先进集体”,同年获成都军区政治部“把孩子培养成我们的接班人”奖,1986年再次被评为全国、全军“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获“成都军区先进苗圃”奖,“西藏军区‘三八’先进单位”,1993年被评为“全国少年学雷锋先进集体”,1995年被评为“全军先进子女学校”,1998年被评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2000年获“全国绿色学校”称号和全军“幼儿园子女学校‘九五’规划先进单位”,2003年获拉萨市“育才奖”,2004年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优秀组织单位”称号。有4人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人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4人获全军优秀教师或先进教育工作者,4人获全国青少年科技活动优秀辅导员,1人获自治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3人获自治区优秀教师,1人获自治区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34人获成都军区优秀园丁、优秀教师或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2人获拉萨市优秀教师,6人获拉萨市教学能手,36人荣立三等功。现有教职工133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8人,中学一级教师18人,小学高级教师22人;拥有一支政治稳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学历达标、学科平衡发展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现有教学班42个,在校学生2100余人。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鲁定中路9号邮箱:byx@lsbyx.com
www.lsbyx.com - 2014-04-27兴义八中
1996年建校的兴义八中,占地212亩。经过十年的发展,学校已由建校初的10个教学班发展到近50个教学班。八中校舍建筑面积5万余平方米,绿化面积11.8万平方米。有教学楼、图书馆、体育馆、游泳馆、天像厅、礼堂等能满足教育教学需求的设施设备。八中已初步建成平安校园、生态校园、书香校园、数字化校园、人文校园。2003年八中高考在贵州省首创毕业率约等于本科率。近年八中虽然规模不断扩大,每年仍保持约2/3高中毕业生上重点大学,录取北大清华人数和600分以上的高分段考生比例在贵州名列前茅的好成绩。八中实施个性化素质教育成绩显著,在云、桂、黔三省颇有名气。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与省级称号和荣誉主要有:全国群众体育运动先进学校、全国绿色学校创建先进学校、全国基础英语实验学校、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贵州省二类示范性普通高中、贵州省环保先进学校、贵州省绿色学校、贵州省青少年科技特色学校、贵州省普实先进学校等。八中的办学特色是:“以德为本,环境育人”。办学历史短,在贵州省影响力大,在社会上口碑好的兴义八中,成功的主要因素有:“政府+企业”联合办学的创新模式,上级的正确领导与“特事特办”的政策关爱,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群体,优美的绿色生态育人环境,和谐的学校文化氛围,务真求实的科学管理,独具一格的办学特色,追求卓越的办学精神等。邮箱:GZXYBZ@126.COM联系电话:0859-3218271通讯地址:贵州兴义市第八中学邮编:562400
www.xybz.com.cn - 2014-04-27昆明八中
昆明市第八中学,成立于1952年。由护国中学、粤秀中学、建国中学、长城中学、建设中学、云秀中学、松坡中学及布新中学等八所学校合并而成。1959年,被评为昆明市“红旗学校”;1978年,被首批确定为“云南省重点中学”;1993年,被首批评定为“云南省一级完全中学”;2012年晋升为“云南省一级一等高完中”。 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云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云南省教育科研实验学校”、“云南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云南省文明学校”、“云南省绿色学校”、“昆明市文明单位”。 为了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大共享,促进办学规模、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的不断提高,形成科学、合理、和谐的办学格局,昆明八中先后于2004年和2009年整合了原昆二十二中及原五华区外国语实验学校。 学校现为一校两址:本部校区(龙泉路628号)、西坝校区(西坝路98号)。本部校区占地142亩,绿化面积达42%,建有8887平方米的图书馆、15040平方米的体育馆、23385平方米的教学区,有12块标准的篮球场和排球场、标准的田径场,有艺术大楼、实验大楼和可容纳近1300个学生的学生宿舍。西坝校区占地23亩,建筑面积10500平方米,为昆明八中外国语实验学校。学校办学条件达到了现行国家和云南省的较高标准,是昆明市的“高标准中学”。 学校现有8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000余人。其中本部校区36个高中班,23个初中班;西坝校区21个初中班。在校教职工300余人,专任教师269人。教师队伍呈现出四个特点:一是多元化:269名专任教师毕业于全国32所高等院校;二是年轻化:35岁以下的教师有108人,占专任教师人数的40%;三是学历高:有103名教师攻读完或正在攻读研究生,其中有30人获硕士学位,占专任教师人数的11%;四是层次高:现有在职特级教师7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省级骨干教师5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6人,市级骨干教师7人,区级学科带头人28人,区级骨干教师28人,占任课教师人数的21%。学校先后有6人次荣获“昆明市首席高级教师”称号,成立了由昆明市教育局授牌的“名师工作室”。 近年来,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了稳步提升。在省教育厅对全省一级完中办学质量的综合测评中,2007——2009年我校的排位分别为第7、第7和第6位。近两年,高考综合上线率均为100%,本科上线率95%以上(2011届高考本科上线率99%),一本上线率为50%左右。2010年和2011年分别荣获昆明市教育局颁发的“高考综合质量优秀奖”,“高考一本上线优秀学校”奖。 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的同时,西坝校区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在2009年、2010年昆明市中考中,连续两年取得了五华区公办学校第一名的优异成绩。2011年获五华区中考质量奖和进步奖,实现了“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目标。 学校除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外,还注重对学生的人文、体育、艺术教育,以艺术节、科技节、运动会、春游、军训、成人仪式等活动丰富学校课程;通过社团活动,关注和引导班级文化和宿舍文化的建设;通过国际交往,拓宽师生视野,促进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学校是昆明市篮球、乒乓球、棋类、武术、田径、排球、网球等体育项目传统学校,并被国家体育总局批准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丰富多彩的学校教育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昆明八中继承 “艰苦奋斗、团结进取、严谨治学”的办学传统,秉承“坚毅求实、创新奉献”的校训,倡导“敬业乐群、追求卓越”的精神,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自主发展的学生,成就专业发展的教师,营造和谐发展的校园”的办学理念。在办学规模日益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共享的同时,昆明八中走上了一条“整合资源、发展内涵、彰显特色、提升品牌”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向着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优质教育品牌目标迈进。昆明八中电话:0871-3622647云南省昆明市第八中学地址:云南省昆明市龙泉路628号昆八中邮编:650222
www.km8z.net - 2014-04-27遵义市第八中学
遵义市第八中学创建于1972年5月,1982年9月高中停办,成为初级中学,2002年8月恢复高中招生,是直属汇川区的一所完全中学。学校位于遵义市中心城区,处于上海路、西安路、天津路、贵遵高速公路、崇遵高速公路的交汇地带,交通便利。校园占地面积16921平方米,建筑面积6092平方米,校园三面环水,绿树成荫。学校有标准实验室5间,计算机教室、多功能教室、图书室、阅览室齐备。教职工107人,其中高级教师27人,中级教师38人,担任市、区学科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副理事长、常务理事9人。有初中在校学生680人,高中学生754人。学校以“尊重生命、开启智慧、追求发展、服务社会”为办学的核心理念,以“质量与素质、发展与品位”作为学校工作宗旨,为了实现“理念治校、特色立校、科研兴校、文化强校”的办学目标,学校以“责任、自主”为教育主题,推动教师、学生树立“强在自信,赢在执行”的观念,达到“相信自己,我能成功,鼓舞自己,天天进步;超越自己,一定成功”的阳光心态,使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教师迈向成功的教师。学校以遵义的红色文化为主线,以礼仪规范为抓手,以音乐、体育、美术为着力点,将校本开发、纪律教育、活动开展与教学质量提高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了以长征精神为主线的革命传统教育、以礼仪规范为主要内容的公民意识教育、以发展学生音体美特长提升质量的三大特色教育体系。学校将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作为科研课题,组织教师由理论层面、行动层次、执行角度进行分析研究,较好推动了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教学科研风气形成,教师教学特点显现,近三年,教师发表论文120多篇;教学技能大赛全国一等奖2名、三等奖1名,市级一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质课竞赛省级二等奖5名;市级一等奖8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3名。为了使学校由平庸走向卓越,学校将新课程推进的过程,作为学校文化的重建过程,以课题研究为引领,努力构建“为学生成功人生奠基的学习教育文化生态系统”,即营造学生成功人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生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育生态,实现学校提升育人品位的文化生态。探索学校管理的新思路,育人的新特色,使学校成为师生共同成长、成功,实现将知识转变为智慧,将文化积淀成人格的和谐校园、人文校园、生态校园。随着遵义市委、市政府制定的200万人口的城市规划以及两城区要率先实现普及高中教育,我校已被列为新建大型高中学校,学校将迎来更大的发展。学校地址:贵州省遵义市西安路57号传真:0852-8927207学校代码:214308 办公室联系电话:0852 8927207 招生咨询电话:0852 8930409E-mail: zybzjwc@126.com邮编:563002
www.zysbz.cn - 2014-04-26贵阳八中
贵阳市第八中学是省级二类示范性高中,坐落于交通便利的瑞金中路上,闹中+取静,环境优美。办学以来,学校恪守以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为底蕴,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培养学生具有“进取的人生态度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的人文精神”的办学理念,与时俱进,不断革新。学校占地面积23280平方米,建筑面积19331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0%。学校现有39个班级,1610名学生。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能力强,学科配合默契,乐于奉献的干部和教师队伍。有教职工171人。高级教师58人,中级教师47人,国家级、省级、市级骨干教师16人,贵阳市学科带头人1人,贵阳市中青年科技骨干6人,硕士研究生、教育硕士21人。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贵阳八中连续三届(2001-2003年、2003-2005年、2005-2007年)被贵阳市委、市人民政府评为“贵阳市文明单位”。连续五年,贵阳市高中毕业会考、高考“入出口”评价中,贵阳八中取得骄人的成绩,在贵阳市示范高中中名列前茅,得到贵阳市教育局的高度评价。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怀下,在学校党政的领导下,八中全体教职工团结奉献、求实创新,积极改善办学条件,设施设备精良。拥有现代化理、化、生、通用技术实验室共12间,现代化理、化、生、互动实验室各1间、语音室1间、多功能厅1间、计算机教室2间。学校有健康教育器材、教具共20项392件。普通教室实现了数字化,网络化。塑胶跑道、足球场、蓝球场、室内体育馆、游泳池、音乐美术设施一应俱全。学生宿舍、食堂等生活设施设备完善。建校以来,贵阳八中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他们有的担任了国家重要职务,为我国加入WTO做出了卓越贡献,有的成为享有盛誉的科学家,有的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在各条战线上,为国家建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中,八中始终没有停止过求索进取的脚步,在新的征程里,全体八中人将以全心的姿态迎接未来的挑战,不断进步,不断创新,铸造辉煌。地址:贵阳市瑞金中路51号电话:0851-651910邮箱:gybzh@sina.cn
www.gybzh.com - 2014-04-26成都市第三十八中学校
一、学校概况: 成都38中是一所具有近50年办学历史的高完中,06年3月与北大附中联想远程教育公司合作,加挂“北大附中特色实验学校”校牌。学校占地60亩,环境优美,教学设施设备按照市重点中学标准配备。现有教学班47个,学生2400多人,教职工157人。 2000年,政府投资2000万元新修学校行政 楼、教学楼、实验楼和运动场,使学校旧貌换新颜;从此,学校步入快速发展阶段。高中教育教学成绩突出,连续七年获得市、区教育局的表彰。 学校拥有一批业务精、素质高、在“竞争上岗、择优聘用”中脱颖而出的优秀教师队伍。高中教师平均年龄不到35岁,70%以上具有中高级职称、获市区各种荣誉称号。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赢得了上级的肯定、社会的认可和家长的信赖。学生电视台、校园广播站、文学社、漫画社、科创社以及丰富多彩的校园教育活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北大附中远程教育为全校教师提供丰富的备课资源和快捷的教研互动平台——卫星传输的原汁原味的北大附中课程、“零距离网上教研组”和“零距离网上备课”,让教师零距离掌握北大附中优质的教育资源,从而提升教师和课程质量。名校资源为我所用,学生受益!教师受益,学校受益! 快速发展的三十八中牵手北大附中,如虎添翼,必将更上一层楼!二、办学指导思想 办学思想:科学管理 创新教育 主动学习 学生成才 教师成功 学校发展 校 训:崇德 勤业 求真 创新 教 风:爱生 勤教 启智 育人 学 风:励志 勤学 善思 创新 领导作风:勤政 廉洁 务实 民主 发展目标: 把三十八中办成一所质量好、效益好、校风好、有特色、上规模的现代化完全高级中学。 电话:028-68811702 Email:cd38school@126.com地址:成都市龙潭寺隆兴路8号招生联系电话:028-84203838教导处电话:028-68811707
www.cd38school.com - 2014-04-25都江堰八一聚源高级中学
一、学校概况都江堰八一聚源高级中学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后成都军区按照中央军委统一部署援建的一所全新的现代化学校。学校位于都江堰市聚源镇迎祥村,占地116亩,建筑面积37753平方米,投资1.335亿元。共有教学楼、综合办公楼、实验楼、学术报告厅、风雨操场、学生公寓、教师公寓、食堂等10栋单体建筑,按8度抗震设防建造。规划48个教学班,可容纳2400名学生,实行全寄宿制管理。学校现有教职工165人,其中专任教师146人,中、高级教师98人,占教师总数的67.1%,4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140人。二、学校特色1、军队持续关爱。都江堰八一聚源高级中学由中央军委统一部署成都军区援建。是按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建设的设施一流,实施全寄宿、全封闭、半军事化管理的崭新学校,是成都市灾后恢复重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工程。在成都军区的关怀下,八一聚源高级中学挂牌为军事院校生源基地;学校与“抗震救灾英雄陆航团”达成共建协议;成都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张建华少将担任学校荣誉校长;成都军区陆航团康江林副参谋长担任学校总军事辅导员;陆航团为学校所有班级配备军事辅导员;军校双方开展丰富多彩的共建活动。2、名校引领发展。为了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根据成都市市委市府要求,按照成都市教育局的安排部署,成都七中与都江堰市教育局签订协议,由成都七中领办都江堰八一聚源高级中学。成都七中组建了以特级教师、四川省优秀校长刘国伟同志为名誉校长,以成都七中校长助理陈刚为校长,成都七中教务副主任胡勇和成都七中教育处副主任江宏为副校长的学校领导班子;组建了以七中老校长、党委书记、特级教师、教育教学专家王志坚同志为主任的专家委员会,组建了由七中中层干部、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等教学骨干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都江堰八一聚源高级中学将组织教师参加七中的集体备课,定期到七中跟岗学习。都江堰八一聚源高级中学的远程教育直播班,与成都七中异地同步教学、同步备课、同步作业、同步考试;由成都七中把关教师、授课教师、技术教师和我校辅导教师协同作业,共同完成课堂教学,确保优良的教学质量。成都七中为都江堰八一聚源高级中学的优秀学生留出学位,在招收的新生中,选拔10名学生到成都七中本部就读,到高三时还将另选拔5-30名学生到成都七中本部就读,为特优学生铺就一条更加宽广的成才之路。3、社会各界关爱。震后媒体的强力报道,聚源得到了海内外的高度关注,聚源人承受灾难的苦痛和面对困难的勇毅,激起了社会各界的深切关怀。学校设立了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助学金、上海电机学院励志奖学金、红十字会助学金、上海工商联助学金、彭伟奖学金、体育caipiao奖学金等,让品学兼优经济困难的学子得到充分的帮助。三、学校精神文化校 训: 仁 智 信 勇 严教育理念:尊重生命,遵从规律办学思想:生命为本,发展为重办学追求:让每一个生命得到发展,赢得尊严,获得幸福!四、三年目标创建“成都市文明单位”创建“四川省校风示范校” 创建“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校长:陈 刚地址:都江堰市聚源镇 邮编:611837电话:(028)61928108 61928208 61928015
www.byjygz.com - 2014-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