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
湖南省益阳市第六中学
益阳市第六中学坐落于益阳市资阳区涌泉街,西邻资水,与南岸会龙山隔江相望,校园花木遍植,环境幽静怡人。前身乃清光绪年间修建的五县会馆,其寄意文昌武盛的春秋阁为益阳古城的建筑地标,内设关圣大帝神像和孔子牌位,人文底蕴深厚。1914年创办五福小学,后陆续改办湖南私立五福中学(1943)、益阳市第五初级中学(1956)和益阳市第五中学(1972)。1997年7月,资阳区政府决定调整城区学校布局,将益阳市六中与益阳市五中合并,新组建益阳市第六中学,高中部搬至原市五中办学。1998年,为适应义务教育从普通中等教育剥离的政策需要,高中部与初中部两校分立。1999年,经上级主管部门研究决定,市六中高中部正式定名为益阳市第六中学。2008年,益阳市六中被定为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益阳市六中占地157.6亩,建筑面积达6.3万平方米,绿化率超过40%;拥有完善的多媒体教室57间,多功能报告厅1间,微机房4间,计算机网络中心机房1间,语音室2间,物理实验室5间,化学实验室5间,生物实验室2间;办有藏书7万余册的图书馆,阅览室、美术室和音乐室等开设齐全;建有卫星地面接收站、校园广播电视台、校长办公系统、教学双控系统、电子监控系统以及校园局域网。全校共有教职工202人,其中专职教师170人,中高级教师158人,本科学历188人,硕士研究生4人,省级骨干教师6人,市级学科带头人23人。开办全日制普通高中教学班51个,在校学生近3000人。百年衍续,发展至今,学校先后培养了数万名毕业生,其中涌现了袁从述、崔春芳、蒋持平、周健民等一大批蜚声中外的优秀人才,已成长壮大为一所环境优美、设施齐备、管理严谨、成绩优异的省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近年来,益阳市六中先后荣获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湖南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湖南省安全文明校园、省级绿色学校、湖南省园林式单位等称号,高考屡创佳绩,拥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学校地址: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三益街文苑路88号联系电话:0737-3338218
www.hnyylz.com - 2014-04-24常德芷兰实验学校
常德芷兰实验学校是1998年8月由常德市人民政府投资兴办的一所融小学、初中、高中于一体的封闭式管理学校,是常德市委、市政府授予的首届“明星学校”。现任校长朱金生同志是教育管理专业研究生、全市“十佳校长”、全国优秀教师、特级教师。学校位于常德市柳叶大道朗州路交汇处。占地面积158亩,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米,总资产达1个多亿。学校现有中小学教学班级81个,学生4800多人,教职工426人,其中外籍教师2人,具备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有45人: 学校具有一流的办学条件,教学设施齐备。每间教室均装有多媒体电化教学系统。科技大楼、图书馆配有电脑、语音、图书、阅览、美术、音乐、舞蹈、理化生实验、奥赛培训、科技展览等多种专业教室。学校还修建了体育看台,铺设了塑胶田径场,各种运动场地和器械一应俱全。学生公寓装有冷暖空调,全天候供应冷热水。学生食堂宽敞明亮,卫生整洁,一日四餐,营养丰富。校园内绿树葱葱,芳草茵茵,四季如春,环境十分优美,是莘莘学子自立自强,求学修身的理想之所。 学校创办十年多来,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学校养成教育已成为全省德育工作的亮点;学校高考成绩逐年飙升,本科上线率已达81.9%以上,已有16人考入清华、北大;学生参加全国数理化生、信息技术奥赛有80人次获国家级奖励,参加省市以上音体美专业比赛及作文、演讲、书法竞赛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各种荣誉也纷至沓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市明星学校、省园林式单位、省文明卫生单位、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基地、市文明标兵单位、全国外语教学科研基地等。地 址:常德市武陵区柳叶路 电话:0736 - 7722651
www.cdzledu.cn - 2014-04-24常德市第三中学
学校性质:事业单位 学校地址:常德市光荣路138号 学校规模,包括年级、班级、学生数等:学校分初中部、高中部、中专部三部,现有教学班级56个,学生3000余人。 基本办学条件:学校位于滨湖公园东侧,占地180余亩。教育教学设施齐备,已建成校园网、体育场、天文台、校园广场、科教中心、师生食堂、学生公寓等设施,是莘莘学子理想的求学场所。 学校现有在编在岗教职工291人,其中专职教师258人,省级骨干教师7人,市级骨干教师22人,中学高级教师(含高级讲师)61人。 主要办学成绩与特色:根据市教育局2007年6月15日的现场办公会议精神,市三中要办“一流的初中,有特色的高中”,初中实行小班教学,高中学生实行双注册,高二年级进行“普职分流”。近几年,学校先后被授予“年度目标管理先进单位”、“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省级园林单位”、“全国文明卫生单位”等十多个荣誉称号。校长姓名与学校联系方式:校 长:刘以平学校联系电话:7156199邮 编:415003地址:常德市光荣路138号校长信箱:changdesanzhong@qq.com
www.cdssz.cn - 2014-04-24益阳市第十六中
益阳市十六中雄居古镇沧水铺,前伴溪水田园,后有群山环抱。校园里古樟翳日,绿树成荫,99年被授予市级“花园式”学校称号。 近三年,学校投资1300多万元,征地十七亩,建成了科教大楼、学生公寓楼、学生食堂、高标准理、化、生实验室及室内球场,已于2005年晋升为益阳市示范性(重点)高中。学校计划再征地六十亩,建校园大道和标准田径场,向省级和国家级示范性高级中学迈进。 学校的兴衰,教师是关键。拥有一支高素质、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是我们长盛不衰的保证。我校现有高级教师24人,一级教师52人,96%的科任教师具有大学本科学历,有3名教师正在进行研究生培训。为满足教师发展的需要,学校于去年下期建成局域网,可与国内外名校共享教学资源,为激励教师提高业务能力,学校采取了“竞聘上岗、优胜劣汰,减员增效、优化结构”的用人机制,并广泛开展了“互帮互教、拜师学艺、共同提高、集体创优”以及教学比武、教研组评比等一系列活动,建立和完善了教研教改成果奖励制度。近两年来,在省部级刊物上发表的教学论文和省部级获奖论文达18篇,在赫山区教学比武活动中有五人获一等奖。 学校的发展,质量是根本。近年来,本着“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办学宗旨,全校师生和 共济,创造了前多未有的辉煌战果。92年至今,学生会考、高考成绩,各科奥林匹克竞赛成绩,在国家和省级刊物上发表的学生文字作品、科技论文、美术作品达40多篇。2005年高考更是囊括赫山区普通高中文、理两科状元和榜眼。 学海无涯,治学有道。 十六中——有志青年成才的摇篮。地址: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沧水铺镇 邮编:413064 电话:07374615012
www.yyslz.cn - 2014-04-24鼎城一中
鼎城一中始建于1922年,现为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湖南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省园林式单位、省绿色学校、常德市名优学校。校园占地184亩,建筑面积近8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251人,其中特级教师3人,高级教师56人,具有研究生课程班学历的有61人,1人出国进修;省、市、区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17人,有5人被评为省级劳模和国家优秀教师。在校学生3900余人。鼎城一中校园环境优美,整体布局合理和谐,教学理念先进,教学设施一流。多年来,学校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的办学宗旨,坚持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行科研兴校、名师兴教战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学生奥赛成绩一直在常德市名列前茅,2000年以来,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励的有183人次,李峰、林开亮同学分别获得湖南赛区全国化学竞赛一等奖和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2006年有51人次获得国家、省级奥赛奖励,学校还被评为“湖南省生物竞赛先进单位”。高考一、二批本科上线人数逐年攀升,每年都有学生考取清华、北大,2006年高考再创佳绩:一、二批本科上线334人,其中杨志龙同学为常德市高考理科状元,并被清华大学录取。鼎城一中出色的办学业绩受到社会的普遍赞誉,先后获得“湖南省青少年法制先进单位”、“湖南省学校军训先进单位”、“城区园林绿化花卉工作先进单位”、“常德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单位”、“湖南省贯彻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单位”、“常德市文明标兵单位”等省市级荣誉。秉承优良传统,凸显时代特色。今日的鼎城一中正焕发着勃勃生机,朝着“常德一流、三湘名校”新的办学目标奋进。单位名称: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第一中学单位地址: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武陵镇阳明路147号邮政编码:415101学校电话:0736-7385570传真:0736-7379108网络中心电话:0736-2581100
www.dcyz.cn - 2014-04-24沅江一中
沅江一中创建于1898年,拥有百年的办学历史、优良的办学传统、一流的办学质量。校园面积310亩,固定资产及教学设备价值1.3亿元,在校学生5000多人,是湖南省重点中学,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湖南省科技创新示范基地。一、一流的教师队伍我校汇聚了全市最优秀的教师,现有教师298人,其中全国模范教师2人,特级教师2人,省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20余人,高级教师107人,这些博学的老师将把你引向知识的大海,伴随着你成长的每一行脚印。二、优越的办学条件沅江一中于2001年易地重建,总建筑面积9.7万平方米,建筑楼宇30多栋,校园规划为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生态园区、中心广场五大功能区。学校现代化教学设施完备,校园数字电视监控网络,计算机宽带网,语音广播网三大网络实现了班班通、室室通,全校所有班级安装了多媒体数字平台(实现了多媒体教学、电视转播、会务直播、英语听力播放)。文化走廊、名人雕塑、中华龙柱、文化石雕给校园注入了浓郁的文化气息,公园式景观与学生休闲场所的有机结合营造出精致幽雅的现代校园风貌,是学生求知健体,发展个性的理想场所。三、家园式的寄宿管理学校建有10栋高标准的学生公寓,公寓内设施完备,实行人性化的管理。能让学生在集体生活中学会生活、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交往。学校还建有可供5000人同时用餐的食堂,所有餐饮设施均符合国家食品卫生要求,所有食品原料均按规范程序采购。真正做到让学生称心,让家长放心。沅江一中办公室电话:0737-2718086教务处电话:0737-2817906传真:0737-2718086办公室主任:刘镜如手机:13973694660
www.yjsyz.com - 2014-04-24汉寿一中
湖南省汉寿县第一中学坐落于美丽的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西洞庭湖畔。学校是湖南省示范性高级中学、省文明单位、省体育传统项目(田径)学校、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园林式单位、省文明卫生单位。学校创建于1940年2月,时名汉寿县立初级中学(简称汉寿县中),前身是兴办于清嘉庆三年(1798年)的龙池书院,已有200余年的办学历史。1958年9月,增设高中部,改校名为“汉寿县第一中学”。1959年,学校被定为湖南省首批重点中学。1980年6月,学校再次被定为省重点中学。1996年7月,学校第三次被授予省重点中学匾牌。2004年9月,学校被省教育厅授予首批“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称号。2002年11月作为常德市重点中学的唯一代表参加省重点中学首次督导评估并顺利通过验收。2009年11月参加湖南省示范性高级中学首次督导评估获得通过。学校占地107,892.5平方米(162亩),另有校办农场68亩;建筑总面积76,410.12㎡,其中教学用房面积为24,894.06㎡;现有教学班60个,学生3650人;学校党委辖行政一、行政二、高一、高二、高三、离退休共6个党支部;学校行政下设办公室、教务科、学生科、教科室、后勤科、信息中心共6个科室,另设高三年级部、高二年级部、高一年级部共三个年级部。学校现有教职工298人,专任教师280人均为本科学历,其中有硕士学位研究生2人,研究生水平结业10人;有中学特级教师2名,中学高级教师119名,省、市级专业学会理事长、副理事长、理事12名,国家、省、市级模范教师、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20名,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国家、省、市级骨干教师41名,市级高中学科带头人5名,常德市“十百千人才工程”二、三层人才7名,全县高中学科带头人均为我校教师。近几年来学校对办学70多年来的经验与教训、感悟与追求进行了认真的提炼和总结,形成了“以人为本,德育至上,质量立校,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2009年制定了《汉寿一中2010——2020年发展规划》,确立了“把学校建设成为三湘一流名校”的办学目标和发展方向。学校继承和发扬龙池书院育人传统,形成了“做人以立品为先,读书以潜心为要”的校训、“团结务实、勤奋向上”的校风、“敬业爱生、严谨创新”的教风和“博闻广见、善疑多思”的学风。建国以来,学校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实绩,育人育才成果显著。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学校是全国文教战线的红旗单位。1960年4月,中共湖南省委在学校召开了全省中学政治工作现场会;同年6月,学校被评为全国文教战线先进集体,并派代表出席了全国文教战线群英会,获得了国务院颁发的奖状,受到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65年10月,湖南省教育厅又在学校召开了全省教育改革工作现场会。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学校继续在省市享有较高的声誉。特别是近10年来,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在全县人民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以“三个面向”为指针,以培养合格的高校新生和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为目标,强化学校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信息化管理,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开展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逐步形成了“注重德育,全面提高”的育人特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逐年稳步上升,高考成绩一直保持全市前列位置,教育教学质量位列常德市同类学校第一方阵,跻身湖南省名校行列,有“百年学府,三湘名校”之誉。学校在“硬件”建设方面累计投入了5000多万元,办学条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校园环境实现了绿化、花化、美化、亮化,形成了和谐美丽的育人环境,是莘莘学子理想的求学之所;学校重视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在1998年9月被确定为“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001年以来,学校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服务教育教学和服务师生方面的应用,2010年与中国电信联合开发了校园管理信息化系统,被确定为省级重点课题,2011年8月学校网站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中小学校优秀网站”,学校初步形成了教育信息化管理特色。2006年以来,学校先后被省市政府授予“湖南省文明单位”、“常德市平安学校”、“常德市安全文明校园”、“常德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现在,学校全体师生正意气风发,按照“改革、实验、示范,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的建设方针,朝着全省一流示范性高级中学的目标奋勇前进!地址:湖南省汉寿县龙阳镇东正街77号 电话:0736-2861216 邮编:415900邮箱:hsyz0@126.com
www.hsyz.org.cn - 2014-04-24常德淮阳中学
常德淮阳中学是常德市规模最大的民办完全中学,市级示范性中学。学校拥有8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近5000名。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235名,其中特级教师3名、硕士7名、高级教师22名,中级教师52名。校园占地面积1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6000平方米,总投资1亿多元。学校教育设施齐全,校园内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布局合理;实验室、仪器室、语音室、有线广播系统、多媒体双向教学系统、教学监控系统、计算机校园网络等现代化教学设施一应俱全。学生公寓舒适、整洁,全部装配空调,开通热水。学校举办者彭治权董事长先生,湖南常德人,中学高级教师,民盟盟员,常德市五届人大代表,鼎城区政协常委,民盟鼎城区委副主委,常德市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理事。因办学成绩突出,先后被评为“常德市十大办学功臣”、“湖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湖南省十佳民办学校举办者”。学校创办十九年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让全体师生在美的氛围中充分发展”的办学理念,努力践行“没有学不好的学生”的学生观,推行教育教学改革,把课堂作为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努力构建高效课堂,使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近四年来本科升学率均超过50%,有数十名同学考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一流名校。2010年高考二本上线333人,肖磊同学考入清华大学外语系; 高二学考全科合格888人,在全市同类学校中稳居前列,被常德市教育局评为“2010年学业水平考试优秀单位”;中考继续保持全区领先,区教育局授予我校“2010年初中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初中毕业会考一次性合格率先进单位”两块奖牌;2011年高考二本上线426人,李志华同学荣录清华大学。鉴于学校出色的办学成绩,2010年10月,教育部教师发展基金会授予我校“全国民办教育先进单位”光荣称号;《湖南民办教育》开辟专栏,向全省推介我校的办学经验;学校被市人大、市教育局、市民办教育协会推选为常德市首届十佳民办学校。 在集团董事会的领导下,常德淮阳中学坚持“管理务实不张扬,教学踏实不急进,学习扎实不浮躁”的指导思想,求实、求新、唯真、唯善,正在向“高规格、现代化、有特色、高质量”的三湘名校阔步迈进。校长:彭 放电话:0736-7382071 0736-7820235地址:常德市鼎城区武陵镇常沅路120号QQ:6644314
www.cdhyedu.com - 2014-04-24澧县一中
澧县第一中学沿革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溪东书院时期、澧阳书院时期和新学时期。 溪东书院时期 《直隶澧州志》载:“范仲淹,字希文,吴人。二岁而孤,随母改适长山朱杌。杌官安乡,偕之任,读书鹳港,今有文正书台,又尝游澧。祥符8年,以朱说名登上第。旋复范姓,迎母归养,累官参知政事。谥文正。”又载:“溪东书院,在治东一里许。宋范文正公尝读书于澧,后人慕之,建院祀焉。明正德间,州同欧阳席重修、李如圭为记,明末废。今澧阳书院,其遗址也。” 据1227年澧州军事推官任友龙所撰《补范文正溪东书院记》等史料考证,溪东书院前身为范文正公祠,地点在安乡兴国观旁,1190年前由当地士人因敬慕范公而建,但“既毁于兵”。1190年地方官范处义恢复重建,亦“因陋就简”,三十多年后“将废圮矣”。南宋宝庆二年(1226年),湖右常平使兼澧州州守、料院主事官董与几“徙书堂于近城”,将书院搬迁至今澧县第一中学校址。“中建一堂,旁列两庑;设四斋以育士,植五间以为门;后创一楼,匾曰‘通经’,盖取文正公读书十年,大通六经之旨之意;立文正公祠于堂之东偏。外又辟一门,缭以周垣,克壮形势,栋宇华丽,轮奂鼎新,实一郡伟观也。” 1518年明朝户部尚书、澧州人李如圭所撰《重修溪东书院记》则称:“溪东书院者,祀宋范文正公之所也。……父老相传,谓公(范仲淹)幼时,随母适长山朱氏者,仕于安乡迩澧以故。亦尝游息于此,当时洗墨池尚存。元至元间,好古之士即故地建书院以祀之。以地在澧城之东,为溪所隔,故院以溪东名……元末兵燹,院宇废尽。百余年来,故址旧池变为仓基民业。”可见,溪东书院在元朝至元年间(1279—1293年)重修过一次,而李误认此为书院初创。 元仁宗延祐五年(1318年)廷试,执溪东书院讲席的澧州人郝希贤中左榜状元,其弟子蒙古人忽都达儿同科中右榜状元,成为溪东书院光辉的一页,澧州文庙内因此而建有“状元桥”。 明正德丁丑年(1517年),澧州州同欧阳席重修溪东书院。“复其故地,建祠肖像,前为堂,外为门,固其垣墉,时其起闭。池在院西,秽塞已甚,又为之疏浚修砌。建亭于池头,以便观游。规模宏敞,气象雄峻,远环山障,俯瞰江流,为一方伟观。” 溪东书院于明末废毁。现仅存古楸三棵,树龄已近500年,仍苍劲挺拔,枝遒叶茂。 澧阳书院时期 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守道臧荣青、学正王室龙、训导龙柳溪倡议,州牧方维祺组织绅士捐资,在州城西隅溪东书院遗址兴建澧阳书院。“维时见西郭内地僻而訏,迩为阅武校场,稽厥所由,原即范文正读书处也。因为武厅移复东关旧所,而卜建书院于兹。都人士举相与踊跃,鸠工庀材,不数载而讲堂斋舍栋宇备修,爰题其额曰‘澧阳书院’。计阖州捐置田亩若干,每岁山长修金若干,诸生膏火若干,择端干者董其事。遂于壬子岁,延师课读,多士云集。”(王室龙《澧阳书院序》)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71岁高龄、著作等身、誉满天下的“湘中诗老”张九钺(1721—1830,字度西,号紫岘、陶园,湘潭县人),应邀担任澧阳书院主院。此后四年,他以大师的智慧和德行兴规立约、易风树标,为书院创造了良好的开局。1805—1808年,陶澍(1779—1839,字子霖,号云汀,安化人,官至两江总督,谥文毅)从监察御史任上回乡守制,应邀担任澧阳书院主讲。他力倡经世致用学风,勉励生员“台接囊萤,如车武子方称学者;临池洗墨,看范希文何等秀才!”嗣后,与魏源、汤鹏、陈起诗并称“湖南四杰”的左宗植(1804—1872,字仲基,一字景乔,号珠岭樵夫,湘阴人,左宗棠次兄)曾主持澧阳书院数年,颇有佳誉。1885—1890年,曾任大同知府、山西按察使的“湘西才子”黄碧川(1834—1890,字照临,石门县人)回籍出任澧阳书院主院。他为书院题写楹联“故老说宋玉屈原,自六经以来,骚坛嗣响;大江历岷山沱水,挟九澧同去,学海朝宗”。并勉励生员“不食民一饭,不爱民一钱,乃吴隐子为太守;先天下而忧,后天下而乐,是范文正作秀才。” 清光绪末年,澧阳书院的最后一位主院由澧州学正李瀚昌(本名李石贞,宁乡人)兼任。他亲自撰写并于1898年颁行的《澧阳书院学约》,教育生员“收放心,临大节,平大难,不失君子风范”,还为书院撰有一幅重要楹联:“范希文是此地秀才,谁为后起?胡安定亦方州博士,敢薄闲曹。”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根据清朝政府“府及直隶州书院改为中学堂”的诏令,澧阳书院改为澧州官立中学堂(含附设澧州官立高等小学堂)。 新学时期 从1902年在澧阳书院基础上创办的澧州官立中学堂,到今天的澧县第一中学,是为新学时期。除澧州官立中学堂外,澧县第一中学的源头还有九澧联立组武女子师范学校、国立第十一中学。 澧州官立中学堂,位于澧县第一中学现在校址,1902年由澧阳书院改办,当年招生2个班,后毕业42人。中华民国开国元勋、辛亥革命武昌首义总指挥蒋翊武为其附设高等小学堂第一班学生,武昌首义重要人物龚霞初、红军将领游端轩亦曾就读于此。1904年,湖南新学代表熊希龄来澧与州牧金焕商议,迁址于旧岳常澧道道署(今澧县纺织厂址),筹款改修,规模悉备,更校名为澧州中学堂。1906年,省派监督(校长)陈国祥和地方耆儒共襄教学,学制定为五年。学校渐为社会所重视,班次渐增。1912—1919年,学校迭改联立、私立,学制更为四年,先后主校者陈泽霖、宋云涛、唐继复、周泽苞、晏开甲、杨大经等皆有学名。1920年因兵燹,校毁学停。1921年大乱既靖,奉令恢复,并与实业学校合并,迁校于澧阳书院原址。1923年,学校定名澧县县立中学,仍行旧制,历任校长石宪玉、周泽荫、赵镇南、庹学敞、颜寄村、陈登淮。1925年,澧州镇守使贺龙兼任名誉校长,与校长夏国瑞将学制由四年改为新制三年,更校名为澧县县立初级中学,此前称旧制中学。至此旧制12个班,毕业学生407人。1927年长沙“马日事变”后,学校停办。1930年春恢复办学,学盛教严,超乎旧观,学级大增,学生逾500人。校长由夏国瑞、罗宁、龙毓南、莫瀚、张景铭、杨体先、胡毓桢、刘用光等次第担任。抗日战争爆发后,学校迁址于澧县大堰垱曹家大屋,1942年搬回原址。1943年再迁澧县王家厂上古城岗邱宅,1944年迁回原址。此间历任校长为石宪玉、龙毓南、彭孔璧、郑翼承、彭朝宗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校长为廖鹏飞、蔡思治、李正衡等。1952年11月,改名澧县第二中学。1977年与澧县一中合并为澧县中学。 九澧联立组武女师,由澧州镇守使王子豳(字正雅)手创。1912年3月,王子豳商同大庸、慈利、石门、临澧、安乡、澧县等九澧流域各县,在城东澧浦楼下创办九澧联立组武女子师范学校,并亲任校长,面向澧水流域各县招生。1916年2月,九澧女师校长王正雅改任名誉校长,田金楠任校长,学校改名为湖南省第二联合女子师范学校,并设立附属小学。1921—1925年,唐荣阳、贺龙先后任澧州镇守使兼名誉校长。1933年,改名湖南省九澧联立女子师范学校。1940年,因抗日战火迁往慈利朱家大屋。1942年又迁往临澧花林坪史家大院。1944年,呈准改组为湖南私立九澧联立中学,并迁校至临澧燕窝杨宅。1945年,迁回澧城原址。学校占地60余亩,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男女生兼收,并开办高中班。当时经费来源,每年由5县定额交款,不足部分由澧县包干。澧县学田局拨水田750亩,可年收租谷450余石;拨旱地120亩,可年收皮棉7000多市斤;每学期学生每人交俸谷1石,学费50元。此外,对校舍修建,澧县教育部门还给少量补助。1950年上期,李旭任校长,高、初中20个班,师生员工1400余人,规模之大,为九澧之冠。1952年8月,与奉令从临澧迁来的湖南省第十四中学高中部合并,更名澧江中学,校长刘金波,校址移至澧城北门外天主堂(今桃花滩宾馆所在)。同年11月,改名湖南省澧县第一中学。 1955年范群任校长时,澧县第一中学208名高中毕业生参加全国高考,总平均成绩72分以上,居全省第一,升学率达96%,并录取留苏预备生3名。1959年8月,经省文教厅检查考核,定为省属重点中学。1959—1962年,学校连续被评为省、地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1960年,学校迁往津市皇姑山原省立津市高级农业职业学校旧址。1977年7月,又迁回现在校址与澧县二中合并为澧县中学,翌年恢复澧县第一中学校名。 国立第十一中学,初创于武冈县竹篙塘,1946年迁至临澧,与临澧县立初级中学合并为湖南省立第十四中学。1952年8月,省立第十四中学高中部迁往澧县城关,与九澧联立中学合并为澧江中学,同年11月定名澧县第一中学。 1983年,澧县第一中学被评为“全国‘五讲四美、为人师表’先进单位”;1986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989年,校园占地16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27000平方米。开设30个班(高中24个,初中6个),在校学生1834人,教职员工185人,其中专职教师117人(高级教师51人,一级教师53人)。 2000年6月,经常德市教育局批准,澧县第一中学创办“国有民办”体制的“澧县九澧实验中学”,实施初中学历教育。2002年再经市教育局批准增加普通高中办学层次,成为“国有民办的完全中学”。2006年秋季,根据省教育厅规定九澧实验中学初中部停止招生。2008年12月,澧县人民政府决定九澧实验中学高中部整体并入澧县第一中学。至此,澧县第一中学成为纯国办普通高级中学。地址:湖南省澧县澧阳镇二牌楼66号邮编:415500邮箱:cheson@sina.com
www.lxyz.net - 2014-04-24澧县二中
湖南省常德市澧县第二中学位于澧阳镇翊武西路,她,乘洞庭之灵气,承澧州之古韵,东连街心公园,北抵207国道,其交通十争便利。她的前身为溪东书院,九百多年前,宋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范仲淹曾读书于此。1902年,溪东书院易名为澧州官立中学堂。民国十年(1921年)更名为澧县县立中学。民国十四年(1925年),贺龙担任澧州镇守使期间,大力兴办教育事业,曾任学校名誉校长,遂将校名改称为澧县县立初级中学,从此学校芳名蜚声三湘四水。全国解放后,为了加强党和政府对教育事业的领导,1952年10月,将学校定名为湖南省澧县第二中学,1958年大跃进期间,学校开始增招高中部学生,成为一所完全中学。文化大革命期间,教育受到冲击,1969年底将校名改为澧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1977年10月,教育事业拨乱反正,县办中学恢复,仍以序号为名。于是澧县一中从津市黄牯山迁回澧县县城,县委政府决定,为了弥补一中序号,便将原澧县二中校址定为澧县一中。且同时决定,暂借城内敬仰馆馆址续办澧县二中,并立即动工在澹水河南侧的小西门(今址)营建新校舍,1980年春天新校舍初步竣工后举校迁入,开始了校史上的新时期。 目前,学校占地101.8亩,建筑面积50338平方米。截止到2004年底,学校共有教学班53个,在校学生近4000人。共有教职工238人,其中,中共党员98人,特级、高级教师68人,中级教师108人,其办班规模仍在不断扩大。公室电话:0736-3221395 联系人:刘尚习传达室电话:0736-3234683 联系人:夏松柏校址:澧县澧阳镇诩武西路
www.lxez.com.cn - 2014-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