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乐杂志

  • 爱乐杂志官网

    爱乐杂志网页 http://www.lifeweek.com.cn/philharmonic/ 《爱乐》杂志从1995年创刊到今年已经整整十五年了,这本杂志在当今的状况下能够维持下来,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不过它所存在的诟病也让它受到不少责难。 在我看来,这本杂志目前主要的问题有三个。 首先,以作曲家做封面主题不是一个好主意,它的弊端就在于会让读者误以为某一期杂志整本都是关于某位作曲家的内容,如果某些人不喜欢威尔第或瓦格纳,那么以之为主题的杂志无形中就失去了一定量的读者,如果某些人只喜欢肖邦或柴柯夫斯基,他们只购买这两位作曲家的那些期,那么杂志失去的读者就会更多。其实呢,每一期杂志中关于封面作曲家的内容只占相对少量的篇幅,就因为封面作曲家的缘故,让很多读者失去了了解其它更广泛内容的机会,杂志的作用也因此被消弱了。 第二,内容早已呈现“老龄化”的趋势,不论对作品的谈论,还是对唱片的推荐,有不少文章还说着十年前的话,并对近些年来出版的新唱片视而不见。比如说我最近看到一篇关于贝多芬第四钢琴协奏曲的文章,又再重复老掉牙的所谓“革命性”的话题。再如一些重新认识古典浪漫作品的唱片,诸如加迪纳指挥勃拉姆斯交响曲之类,很多人并未认识到其真正的意义之所在。还有就是时代背景的“堆砌”——这一点在主题性的文章中时有出现,甚至个别文章还出现了以意识形态化和文学描述化的文字来解释音乐的现象,但音乐本身的讲解反而并不能被充分展开,我觉得这些“毛病”在关于音乐欣赏类文章中应尽量避免。 第三,杂志的厚度应该仔细斟酌,240页对于明年改成月刊的《爱乐》杂志来说,能否保证质量是一个未知数。实际上,能够给这本杂志写稿的人并不多,改成月刊后如果称职的作者不能成倍增加,势必会不可避免地让更多水平一般的文章被拿来充数,或者本来可短的文章被拉长,若非如此,如何才能撑起这么多的页码,这是不得不考虑的一个现实问题。(顺带提一句,纯粹的翻译文章也不宜多搞,因为其中不少文章或不太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或切入点不能引起中国人的共鸣。当然,纯粹资料性的译文除外。) 尽管以作曲家做封面的现状不会被打破,但明年的爱乐杂志将尽量做得活跃一些,增加一些有趣的栏目。比如马慧元女士的“音乐杂谈”系列,或者一些爱乐者就某个问题的小讨论。新增加的“音乐课堂”栏目,将以耳目一新的方式介绍一些音乐专业知识,还有“荒岛音乐”栏目会约请一些普通爱乐者讲讲自己最爱的音乐或唱片。作为每期杂志开篇的“纪念册”和“逝者”两个栏目,会尽量推出更有意义的内容,近两期增加的“电影音乐”栏目,也将不定期地持续下去。一些新的艺术家,比如女高音德塞,或者目前正当红的一些假声男高音,将得到介绍,并紧随目前的世界潮流,巴洛克音乐也将被置于同古典和浪漫一样的地位上。不过,巴洛克之前的早期音乐在篇幅上会略有收敛,准备按照历史顺序有一定范围地介绍一些作曲家和风格流派,同时,现代音乐将有所加强,会以较短篇幅的文章介绍一些二十世纪作曲家和作品。另外,还会在其它一些栏目中有一些小的变动,诸如主题内容能够在允许的范围内少一些,把篇幅让给更广泛的内容。除此,应该还会有一些其它新栏目,比如现场音乐会的评论,它或以“回忆一场印象深刻的音乐会”的方式出现。 当然,一本杂志并不可能让所有人都说它好,因为它不可能符合所有人的口味,所以它的内容要“杂”,让更多的人能在其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比如有人觉得在作品分析中那些关于“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的内容没意思,但有的人却刚好希望获得这方面的知识,所以二者能够兼顾会更好。——这里说句题外话,我之所以主张开设“音乐课堂”栏目,就是希望更的多人能从音乐本身而不仅仅是从音乐外部去欣赏音乐,事实上,历史上恐怕只有巴洛克时期的J.S.巴赫的少量作品、古典后期及浪漫时期的大部分作品、二十世纪的一部分作品,可以不顾音乐本身却又能写出很多文字来加以“介绍”,因而一涉及像海顿或德彪西这样的作曲家,往往很多爱乐者就会在行文时遇到“麻烦”,因为这些音乐重于结构和风格,不容易用音乐本身之外的东西加以解释。——其实我本人也存在类似的问题,而对于不是学音乐专业的人来说这很正常,但如果想进一步了解音乐,却须在这一点上得到加强。 目前,明年第一期《爱乐》杂志已经在校稿过程当中。其中“音乐课堂”栏目约请了正在美国学习音乐的张奕明先生撰稿,他是写作卡农的高手,以出人意料的文字介绍了“奏鸣曲式”,并将在随后一年中连续介绍各种音乐专业知识。……第一期的讨论是我参与的,对于很多人来说或许会觉得它的内容挺新鲜,第一篇“荒岛音乐”也是我来完成的,采用了近似散文的写法,在“电影音乐”的栏目中,我还融入了金属音乐的因素。——这里我不想过多透露具体内容,总之,客观地说,这一期杂志我的评价是含有一定引人注目的新意,也不得不延续一些令人不悦的模式。 我对《爱乐》杂志的想法虽然不止这些,但却已经把最概要的说出来了。我觉得尽管不可能使这本杂志让所有人都满意,但至少希望它的内容能变得更有趣些,以吸引更多人来读它。在现有的模式下,我能做的也只能是这些。

    lifeweek.com.cn - 2013-09-26
共 1 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