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南宁一中
南宁市第一中学是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创办于1918年,学校地处市中心人民路西段,校园面积75亩,是市区内校园面积最大的学校之一。在近九十年的办学历程中,积淀了丰厚的教育底蕴——“胸怀国是、教育兴邦”的办学思想和“尚实”、“报国”、“勤勉”、“善学”的优良学风。近年来,学校在科学发展观的正确引领下,植根优良办学传统,融合现代教育思想,确立了“一切以育人为本、培养素质全面的现代人”的办学理念,围绕“培养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人生态度的优秀高中生”的育人目标,构建以科技教育为主体,以足球、艺术教育为辅翼的“一主两翼”办学特色,倾力打造高质量、显特色、讲规范的大众化优质高中。教学建筑面积29399.9平方米,学生宿舍建筑面积10318平方米。标准学生公寓楼设施完备,可容纳1800人住宿,学生食堂可供2100余人就餐。内宿学生实行全封闭式管理。有教学楼2栋,综合办公楼1栋,科技实验楼1栋、学生公寓一座(连体两栋),劳技、音乐、美术、形体舞蹈专用教室各1间。有含400米塑胶跑道的标准足球场,6个篮球场,6个排球场,12张露天乒乓球台和1个室内健身房。理、化、生实验室按国家一类标准配齐。学校建有千兆校园骨干网,计算机教室3间、250座的学术报告厅(多媒体大教室)2间、多媒体教室(b班班通工程多媒体教室)33间,学生电子阅览室、语言实验室、网上评卷工作室和网络中心机房各1间。有面积为220平方米图书馆1间,面积360平方米的学生阅览室1间。 图书馆藏书21.2万册(包括电子图书13.5万册),生均藏书量60册以上;报刊订数208种,各种教参及工具书达790种。学校现有39个教学班,学生2081人,教职工163人,专任教师124人,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9人,研究生课程班结业7人;广西特级教师1人,高级职称教师39人,中级职称教师79人;有“21世纪园丁工程”培养对象A类6人(其中导师1人)、B类5人,南宁市学科带头人3人,南宁市骨干教师35人。近年来,学校办学质量稳步攀升,高考连续五年实现“低进高出”升学目标,先后获南宁市高中毕业班工作评价一、二等奖,南宁市高中毕业班工作成绩优秀奖,07届吴艺英、邓俊荃同学双双被清华大学录取。“一主两翼”特色办学成果显著,学生参加全国、全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均取得优异成绩,06年在第21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获两个一等奖、一个三等奖,创下广西高中学校在此类赛事中的最好成绩,近年有80多个科技创新项目或科技实践活动获市级以上奖励,科技教育走在全区中小学前列;足球、艺术教育双翼齐飞,学校足球队多次荣获自治区、南宁市中学生足球赛冠军;艺术花蕾竞相绽放,连续多年夺得南宁市中小学艺术节比赛一等奖。学校先后获“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科普创新示范学校”、“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创新培养项目优秀实验学校”、“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自治区素质教育水平一级甲等学校”、“全区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自治区绿色学校”等多项自治区级以上荣誉称号。注:上述各项资料数据统计截至时间是2009年1月1日。地址:广西南宁市人民西路云亭街56号邮编:530012联系电话:校办0771-2839401(含传真)、教务处2821394、科研处2621926邮箱:gxnnwyj@139.com
www.nnsyz.com - 2014-04-24广西南宁四中
南宁四中前身是私立尚实中学,解放后收归国家转为公办学校,现地处民主路37号,校园面积17207平方米,建筑面积10298平方米,运动场地5100平方米,校园绿化覆盖率达30%,学校建有文学馆,设置艺术走廊,著名作家雕像群、师生优秀书画、摄影作品点缀其间,整个校园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现有18个初中班,18个高中班,在校师生约2000人,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30人,中级教师65人,本科学历82人,已毕业、结业的有研究生学位、学历或在读研究生及研修班共15人。经过数十年的教育积淀,如今的四中正日益发展成为一所办学目标特色化、环境建设现代化、校园管理人本化、素质培养人文化的学校。 南宁四中秉承传统,着眼现实,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面向全体学生,以“人文教育”为办学方向,构建以科研、教改为龙头,培养学生专业特长的具有四中特色的办学模式。倡导“人品为本,全面发展,个性见长,人文特色”的办学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教会学生做人放在首位,通过营造人文氛围,强化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以创新个性见长的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坚持实行“人本化”的培养、管理模式,坚持“讲法规,建机制,创新意,重人才”的管理理念,提出了“自律、务实、高效、协调、统一”的干部准则、“树正气、讲团结、增才干、做主人”的教职工行为准则,逐步造就出廉洁自律、开拓进取、务实高效的领导干部队伍和师德高尚、理论深厚、能力突出的教师队伍。坚持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提出“个个是人才,人人可成功”的教育理念,实施成功教育,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原则,为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负责,为他们创设一个平等、民主的教育环境;成立了摄影社、漫画社等学生社团,长期有教师进行指导,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全市性的文艺书画比赛,锻炼、发展学生的艺术特长;以“规范学生的行为;倾听学生的心声;尊重学生的人格;赏识学生的特长。”作为教师的教育准则,指导教师的教育实践,不断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途径。 南宁四中确立了“全面发展,特色发展,适度超前”的办学思路,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注重发展自己的特色,尤其是在教育管理和培养目标上的特色,从教育理念到教育实践都敢为人先,从而确保学校在南宁市教育的优势地位,以实现“高质量、现代化、出特色、创名校”为奋斗目标,计划在未来的五至十年内构建有24个高中班、12个初中班的完全中学,达到自治区示范性学校的标准,成为南宁市的一所名校,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要,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作贡献。进入21世纪以来,南宁四中不断发展,市教科所在南宁四中设立了南宁市唯一一个“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基地”,教育教学水平显著提高,中考、高考成绩名列同类学校前列。为培养具有人文素养的人才,为发扬学校文化传统,打造文学特色品牌,2002年南宁四中与市文联合作,在南宁四中设立中学生文学院“耕耘文学院”,聘请蜚声国内文坛的“耕耘作家群”为指导教师,开展文学教育活动,每年面向南宁市中学生颁发“耕耘文学奖”,目前已成功举办了两届,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近三年来,南宁四中被评为自治区普通高中一级学校,南宁市首批教育品牌创建学校,南宁市先进教育科研单位,南宁市课程改革实验先进学校,南宁市高考评估一等奖、卓越奖,全国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实验学校,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先进单位,自治区运动会“突出贡献奖”,南宁市教育园林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等五十多项荣誉称号。
www.nnsz.com.cn - 2014-04-24南宁三中
南宁三中是广西首批重点中学、广西首批示范性高中、中国百强中学,创办于1897年,前身为广西省立第一中学、南宁中学、南宁高中等,1955年改为现名。经历114年办学历史的洗礼,南宁三中以“真·爱教育”的办学思想和“德育为先,文理并重。崇尚一流”的办学特色饮誉华夏大地,成为莘莘学子最向往的求学殿堂。 学校坐落在青山脚下、南湖之滨,占地275亩,校内绿树成荫,环境幽雅,拥有广西乃至全国一流的教学楼、图书馆、科学楼、艺术楼、体育馆、学生公寓、学生饭堂等教育、教学、生活设施,而标准的田径运动场、游泳池、网球场、篮球场、排球场、健身房以及中心花园、四大主题园则是同学们课余锻炼或愉悦身心的理想场所。 南宁三中师资力量雄厚,在职特级教师17人,高级教师94人,市学科带头人47人,国家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13人,广西21世纪园丁工程A类培养对象29人,50余人次在国家级或自治区级课堂教学竞赛中荣获第一名或一等奖,近110名教师完成了硕士或研究生课程的学习。 深厚的文化、优良的办学传统、严谨的教学教风,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三中学子的茁壮成长。学校现有57个教学班,3152名学生。 南宁三中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特色鲜明的南宁三中实践型德育模式受到了教育部陈至立的高度评价。学校的大型元旦通宵系列活动、国际民歌节三中歌台、“新蕾”艺术节、四大德育基地实践活动、校园电视台等校园文化品牌,成为了广西教育走向全国的一张亮丽的名片。 学校的国际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先后与美、英、法、德、日、韩、澳、俄等数十个国家的教育组织和学校进行互访和交流。学校目前正积极筹划国际部,探索国际合作办学模式。地址:广西南宁市青山路5号邮编:530021电话:0771-5311268/5335401email:nnszjwc@nnsz.com yang13@nnsz.com
www.nnsz.com - 2014-04-24南宁沛鸿民族中学
南宁沛鸿民族中学是南宁市一所国有公办高级完全中学,是全国民族中学示范校、自治区示范性高中。现任校长戴启猛,党总支部书记劳以东,副校长兰瑛、谢朝晓、郑应、谢翠琼、王海云。沛鸿民族中学前身是广西军区小学校(始创之初又称广西军区干部子弟学校),创建于1952年6月1日,是一所具有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的学校。近六十年来,她感受着和平建设的喜悦,沐浴了改革开放的春风,经历过八次易名、五迁校址的特殊岁月。今天,她以崭新的面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优秀的教育教学成绩,弘扬广西军区干部子女学校先辈们光荣的革命传统,延续着“沛鸿”先辈们梦想……1950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13兵团部兼广西军区(时辖第38、第45、第49军),为解决从各战场归来的军区干部及烈士的子女教育问题,广西军区从政治部、干部部抽调了包括宁克义(时任四野第49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干事)、程洪志、安郁媛、孙立民在内的团、连职干部,用将近两年时间筹建,初创校址叫“葛家园”,曾是广西南宁有名的庄园(现广西军区幼儿园),在庄园内新建的四栋别墅就是学校最初的全部建筑。1952年6月1日正式挂牌成立广西军区小学校。学校是营级建制,隶属广西军区政治部管理,是一所集保育、小学于一体的全寄宿制学校。副校长宁克义(注:学校创办之初未设正职校长,由副校长主持学校全面工作)、政治协理员王佐、指导员王瑜琳、程洪志书记(注:类似于文秘人员)、教育干事安郁媛以及谭庆华、张宝洁、李炎炎等小学及幼儿园的老师共十名,以上人员均来自广西军区直属机关和各军分区,校长是团级干部,教导主任是连级干部,一般老师是排级干部,实行部队供给制。学校根据年龄分别设置有托儿部、幼儿部和小学部。小学部由安郁媛干事负责,小学部当时只设有一、二、三年级三个班,分别有十多名学生,以复式班形式上课,当时学校只招收广西军区、各分军区及各县武装部的子女,时任广西军区司令员李天佑上将的孩子以及时任广西省副省长卢绍武少将的女儿卢雅春(现广西区人民医院普通内科专家)都是建校后的第一届学生。学校创办之初,办学条件极其简陋,特别是小学部生源太少不成规模,学校曾分别于1953年8月份和1954年2月,指派阳翠媛、张宝洁、李炎炎等老师及保育员分两批负责将小学部的学生送往广东省广州石牌玉泉山的中南军区第二小学(又名广州八一子弟学校,现广州市八一实验学校)就读。后因满员广州方面不再接收,学校又将孩子们接回广西南宁原小学部读书。送往广州读书的小学部学生中包括卢绍武少将的女儿卢雅春、刘树谦校长的长女刘素琦(现南宁市无线电三厂退休干部)等约十多人。1953年10月,因组织需要,副校长宁克义调任桂林市解放军第一八一医院政委,1954年,由时任广西军区政治部敌工科科长刘树谦兼任学校校长,教导主任安郁瑗。1954年8月,因反对特殊化,广西军区干部子弟学校更名为南宁市第二十一小学。1954年12月刘树谦调任广州军区政治部敌工部干事,不再兼任学校校长。随着学校办学条件改善,更多军队干部要求送孩子来校,学生增多,学校逐渐容纳不下,广西军区决定将学校小学部与幼儿部、托儿部分支剥离,1955年8月小学部迁到柳州,校址位于柳州市江北鱼峰区(现柳州市东环路鱼峰山附近),南与柳州著名风景区鱼峰山相望,东与柳州监狱(现柳州市第二看守所)毗邻,校舍由柳州监狱负责筹划、兴建的两栋二层小楼,在柳州办学期间,学校未挂校牌,校名仍沿用南宁市第二十一小学,学生有80人左右。学校成立了临时党支部,由时任柳州监狱教导员兼任临时党支部书记,教导主任程洪志主持学校全面工作(兼任党支部宣传委员),管理员崔维占担任党支部组织委员并负责学校的保卫工作,教职工人手不足,工作生活条件很艰苦,小学部阳翠媛(程洪志的爱人)、么向仁、叶万勋、黄维弼等几位老师不仅要上课,还要照顾这些离开父母异乡求学的孩子们的生活。1956年8月根据广西军区指示,学校又迁回了南宁,校址位于广西南宁西乡塘的部队504医院(现广西武警总队医院),校名仍沿用南宁市第二十一小学,1957年学校更名南宁市珠江小学,校址不变。1957年8月,兰继兴(原中南军区江西步校的转业干部)到学校担任副校长,分管教务工作,程洪志仍担任教导主任。当时的小学有四个年级,约100多名学生。时任广西省省长韦国清上将、政委谭甫仁中将的儿女曾先后在学校就读。随着班级的增加,学校又陆续从地方调进谢秉基、麦秀兰(谢秉基爱人)、罗琳、唐云霞(罗琳爱人)4位老师,还有一名驭手叫金万禄(当时学校到市区开会、办事联络的唯一交通工具就是马车代步)。1958年8月,南宁市珠江小学撤销,学校因此停办一年。副校长兰继兴、教导主任程洪志、管理员崔维占等学校军队干部先后转业去北大荒,分配到嫩江县(黑河地区)黑龙江省国营九三荣军农场参加农垦建设,同年兰继兴调往安徽省合肥交通学校任职(职务不详),教职员工就地分配,学生也解散到周边学校就读。1959年2月份广西军区决定恢复办学,同年8月份学校更名为南宁珠江子女学校,校长隋宝章,校址位于广西军区招待所对面三工区(现广西军区门诊部),有六个年级共六个班,学生有150人左右,教师有10多名。1959年9月司徒绍光少将继任校长。1960年8月学校搬迁到现址(南宁市青秀区桃源路86号)时,已成为近200人的完全小学,校名仍是南宁珠江子女学校,邱岩桂(时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刘重桂大校的夫人)任校长。1960年8月,学校开始增办初中一年级,学生近300人,1961年8月份学校初中部曾迁至民生路二号一座古建筑内,1962年8月初中部又迁回原校。1964年8月,根据中央军委关于部队子弟学校要移交地方政府管理的指示精神,广西军区正式将南宁珠江子女学校移交给南宁市人民政府接管。校长邱岩桂于同年调离学校回到部队(后曾任广西壮族自治区计划生育办公室主任),一丁继任校长。学校开始面向地方招生,学生当年就增招到数百人,学校办学规模达到20个班,最多一个年级就有8个班,在校学生达到一千多人。1969年9月学校挂牌更名为南宁市第十六中学,1970年元月19日成立南宁市第十六中学党支部,支部书记关振华。1970年学校开始设立高中部,成为一所完全中学。1978年12月,邵崴继任校长。十年“文革”是教育的灾难,学校的发展几乎处于停滞状态。1978年12月,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1980年7月,一丁再次出任学校校长,1984年9月以后梁仕业继任校长。1990年12月30日,为纪念我国著名教育家雷沛鸿先生,南宁市人民政府下文将学校命名为南宁沛鸿学校,成为广西唯一一所以教育家命名并实践“教育是学习做人的教育,是为国民身心发展”教育思想的学校,梁仕业连任校长,随后的1992年3月及2002年9月期间,刘业伦、陈家琏先后继任校长。2001年学校获批准为自治区首批立项建设的示范性普通高中,“创建”工作全面启动。为整合优质的教育资源,把优质高中做强做大,2002年6月25日,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组建南宁沛鸿民族中学的通知》(南府教[2002]68号)文件,将南宁沛鸿学校与南宁民族高中合并,成立南宁沛鸿民族中学。同年10月,韦平凡就任南宁沛鸿民族中学校长,劳以东(原南宁民族高级中学校长)任学校党总支部书记。原南宁沛鸿学校改为学校的东校区,原南宁民族高中改为学校的西校区,合并后学校总占地面积达203亩,分为东校区(原南宁沛鸿学校校址)和西校区(原南宁民族高中校址,南宁市槎路5号)。2005年12月,全国中学数学骨干教师,南宁市教育系统学科带头人,市直属学校优秀校长,广西特级教师戴启猛出任南宁沛鸿民族中学校长。2007年底,学校正式将东、西校区更名为桃源校区、江南校区。在南宁市人民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坚持“办师生向往、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学校”的办学理念并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办学特色鲜明,师资力量雄厚,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连续三年在江南校区基础建设投入超过前13年校区基建的总投入,是学校基础建设资金投入最多的三年,拥有了目前广西一流的教育基础设施和先进的教学设备。至2012年春季学期结束,学校现有教职工254人,其中专任教师215人。拥有全国优秀教师(含单学科)、广西特级教师、南宁市教坛明星、市学科带头、市教学骨干共132人次,占专任教师的61.4%;广西21世纪“园丁工程”A类和B类培养人才11人;高级职称80人,中级职称110人。全校初、高中共有68个教学班,总计学生3236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1372人,占学生总人数的42.4%。南宁沛鸿民族中学传承光荣的革命传统,秉承著名教育家雷沛鸿先生的教育思想,倡导传承雷沛鸿先生教育思想的“教育为公,不忘百姓,尊师爱生,手脑并用”校训,坚持“办师生向往、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学校”的办学理念,坚持科研兴校,强调素质教育,拓展办学空间,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培育和凝炼特色,校园文化特色彰显,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自1998年以来,我校高考成绩一直实现“高进优出”和“低进高出”的育人目标,学校连续14年荣获南宁市教育局高三毕业班工作成绩卓越奖、优胜奖、优秀奖等同类中学最高奖。在强化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学校积极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将办学“五性特色”(注:纪念性、民族性、实验性、综合性、开放性)中的“民族性”放在了当前重要的位置,依托特色校本课程,并结合民族团结教育,努力拓展“民族品牌”优势,做大做强民族体育和艺术,学校成功走出了一条具有民族特色的发展之路,学校近年来获得100多项市级以上先进荣誉。莘莘学子在国家级、省级、市级各类学科竞赛中折桂夺冠,教学科研成果多次在市级以上大赛中获奖。我校民族体育、电脑机器人、民族文化艺术等各项活动赛事成绩斐然,独具特色,在南宁市乃至广西享有盛名,今日的南宁沛鸿民族中学变得成熟而富有实力,赢得社会各界的一致看好。昨日的岁月峥嵘,一枝一叶都是今天的财富,也是将来持续发展的基石。“沛鸿”先辈们艰苦卓绝的努力,开启了沛鸿民族中学半个多世纪的宏伟华章。新一代‘沛鸿’人放飞希望的翅膀,光大传统,锐意改革,与时俱进,开创新的辉煌,织造新的荣光。总结前人的经验,续写明天的辉煌,是后辈义不容辞的职责。但终因时代风云变幻,学校更替变迁,历史资料几近遗失,使我们难以全面展示这座学府的风骨容颜。只能以偶拾的方式录下片断,见证过去的坚实,祝福美好的明天!桃园校区校址:南宁市桃源路86号邮编:530021江南校区校址:南宁市江南区沛鸿路5号邮编:530031
www.nnph.com.cn - 2014-04-24英德市英西中学
广东省英德市英西中学是一所具有艺术办学特色的英德市直属普通高中,清远市一级学校,清远市校园广场文化活动示范校。学校位于浛洸镇汽车站旁,占地138亩,现有教学班43个(其中体艺特色班23个),在校学生2300多人(其中艺术特长生1200多人),在职教职员工163人。 英西中学实施“德育为首,以美育人,全面发展,培养特长”的育人方针,从严治校,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学校在抓好常规教育教学的基础上,突出体艺特色,并从2006年开始开设“3+1证书”高考班,让更多的学生更容易考入大专院校,07、08年高考证书班考证入线率达98%以上。2007年秋季全面启用新校舍、各种教学设备设施一应俱全,现有一幢教学功能完善、设备一流的艺术楼,内设有音乐演奏厅、舞蹈厅和美术展厅,有美术画室16间,练琴室30间,钢琴28台,各种中西乐器及美术设备齐全,有国家标准的400米田径运动场。 学校大力深化素质教育,大胆创新,特色办学,成绩显著。高中部96年以来文化类高考成绩一直稳居全市第三名,艺术类高考年年取得好成绩,连续五年本科线人数突破100人大关,在全省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在清远市名列第一,不少学生还考上省内外名牌大学;初中部越办越好,近年中考成绩显著,09、09年各年级期末质检成绩名列英西北片第一,部分初三学生还考上了华师大附中、广州美院附中等名校。学校地址:广东省英德市浛洸镇邮箱:stornliuke@163.comQQ:158379002
www.ydsyxzx.com - 2014-04-24西安市安监局
西安市安监局网站是由西安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主办的综合性、服务性政府门户网站,是宣传安全生产法规、传播安全生产知识、交流安全生产经验、强化安全生产舆论、推进安全科技成果的电子政务平台,也是提供网上办事服务、实现公众参与、展示全市安监部门整体形象的窗口。
www.xasafety.gov.cn - 2014-04-24
西安市安监局网站现由组织机构、安全要闻、法律法规、监管监察、安全生产动态、应急救援、政务公开、网上政务、发展规划、办事指南等主要栏目组成,网站主题鲜明突出,栏目设置人性化,通过丰富的内容和完备的功能为用户提供多层次的服务。西安普法网
西安普法网由西安市委依法治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的便民服务政府门户网站,是西安市司法行政工作政务公开的窗口和为公众提供综合法律服务的平台,主要介绍西安市依法治市工作动态,开展网络法制宣传教育,并提供群众最关心、最需要的法律法规,供广大市民查阅,同时及时解答市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提出的现实法律问题。
www.xapufa.gov.cn - 2014-04-24
西安普法网目前设置有西安普法、西安司法行政两个主要网页,法治新闻、依法治市、法治动态、最新法规、司法论坛、热点聚焦等15个栏目,以法制宣传教育为主要内容,同时接受市民的法律咨询,为市民提供常用法律法规和方便快捷的法律服务。西安市规划局
西安市规划局网站是该局在国际互联网上建立的综合性、服务性政府门户网站,是市规划局实行政务公开、办事服务、沟通交流的网上平台和宣传城乡建设工作的在线窗口,旨在提供权威、及时、准确的政务信息和行业信息,推进西安市规划行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为各级政府部门、规划行业和社会各界提供高效、便捷、优质的网络信息服务。
www.xaghj.gov.cn - 2014-04-24
西安市规划局网站现由通知公告、规划动态、政务公开、网上办事、公众参与、规划公示、规划集萃、政策法规等主要栏目组成,内容涵盖全市规划系统各行业,是联系市、区、县规划行业各部门的桥梁与纽带,也是西安市规划系统电子政务平台、业务管理平台、资源共享平台和信息服务平台。西安市教育局
西安市教育局网站是该局在国际互联网上建立的市级教育门户网站,是全市教育系统对外发布政务信息和提供在线服务的综合性电子政务平台,主要为学生、教师、家长及社会公众等各类群体提供教育动态、信息查询、互动服务、信息公开等各类型服务。
www.xaedu.gov.cn - 2014-04-24
西安市教育局网站现由信息公开、互动交流、在线办事、语言文字、教育专题等主要栏目组成,为全市师生提供一个重要的交流教育教学信息和汲取精神食粮的平台,为广大市民提供全市教育方面丰富的网上教育资源、教育政策法规查询、新闻报道、学生升学指导、教育科研等信息。西江中学
西江中学位于信宜市城西十二公里之西江河畔,于松仙(松岭——仙坑)、达北(达垌——北界)两公路之交汇处,交通便利,环境优美,西与“温泉吐玉”一桥相连;东与“半月烟雨”相毗邻,校园绿树掩映,花卉斗妍。她历史悠久.追本溯源,本地著名乡绅贤达张赓绍、林若南、吴欧山、林兆蓉(我国前著名教育家、教育部副部长林砺儒先生之祖父)诸公素怀为国分忧、为国育才之志,乘“废科举、兴学堂”之风,同心同德,依靠群众,集资建校,历时两载,于1905年竣工落成,命名为西江学堂。校舍为一个花园式四合院,布局合理,环境优雅。朱振基任第一任校长。当年招生80多人,有甲、乙两班。学校的经费来源主要有张赓绍、吴欧山等乡绅、族人合伙出资;北界圩、北界猪行的市场租金;学生学费。从1905年建校至1951年,学校一直属于私立学校。期间几经易名,依次为:民国19年(1930年)改名为西江小学;民国26年(1937年)改名为西江初级农校;民国34年(1945年)改名为西江初级中学;民国36年(1947年)改名为西江中学,当年增招高中1班,也是西江中学首次办高中,是全县三所私立完全中学中的一所;民国38年(1949年),设高中3班,100人,初中6班,257人,共有学生357人,教职员21人。1952年学校改为公办,1953年县府从镇隆搬迁到东镇,县内几间资深学校也随之易名,西江中学改名为信宜市第四中学。到1958年复称为西江中学。1968-1979年,改名为北界中学,1979年改名为信宜县西江中学。1995年,信宜撤县建市,学校改名为信宜市西江中学至今。历任校长不乏名人与学者,其中有:朱振基、梁协彝、张赓绍、甘学周、张仲曹、张季武、梁澄、刘其铭、林崇德、林植英、张昌佑、谢洪泰、罗荣熙、曹祥华、廖抡万、罗灿原、曾伯群、胡雁飞、周用文、郭彦清、陆建德、林植崇、黄志坚等,他们均为学校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西江中学是一所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的学校。民国34~38年间,林植英同志任西江中学校长时,中共信宜县委梁平、张虎等同志先后派中共党员罗畅原、汤志导等以及学校聘用进步人士张昌佑、张祖训、林毓观到西江中学任教师,积极支持和掩护中共党、团员在校开展活动,秘密组织学生蔡日胜、潘斌修、卢鸿韬等参加游击队,并组织发动进步学生成立了西江中学第一个团支部,团员发展到几十人。西江中学实际上成为中共革命工作的一个据点。解放后,这些进步学生均在不同的岗位上,对革命和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建校以来,西江中学名扬两广,名师荟萃,如著名教育家、原教育部副部长林砺儒先生;曾任美国州立大学生物教授的梁澄先生;曾是雷州师专知名的数学教师林植英先生;曾任湛江地区设计室副主任兼总工程师的张昌佑先生等,他们都曾在西江中学或任校长、主任,或任教师。西江中学人才辈出,其佼佼者如国民革命军、抗日将领、少将师长陈任之;少将参谋长、曾任省政协委员陈祖荣;信宜县副县长、茂名市旅游局副局长潘家雄;湛江海洋研究所所长张昌明;深圳市生物研究所工程师骆连枝;信宜县科委主任、农业局局长张宜昌;深圳大学文化科技服务部公司经理潘泽琳;信宜县政协副主席张祖武;信宜市政协副主席罗唐、林杰孙;湛江地区电力局副局长兼湛江发电厂党委书记陈国显;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防化研究院教授曾仲诚。现任广州市副市长甘新;现任广东省经贸厅中小企业局处长李志坚;现任湛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赖勇;现任汕头市委副书记邓大荣;现任东莞市政法委副书记陈波;现任湛江市广播电视局副局长周崇练;现任中共湛江市纪委湛江市监察局副处长周崇任;现国家航天部科研工作者高成良等等。此外还培养了不少科局级干部和一大批中小学领导、教师,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近年来培育了一个个名校长、名教师,他们的辛勤劳动得到了上级的肯定,也为自己、为学校赢得了荣誉。其中有彭明铨主任被评为“全国先进教师”,获得省级荣誉的有原校长林植崇同志、李朝庚主任、张小飞老师、梁祖彪主任、黄章汉老师、钟志远主任等,获得茂名市级荣誉的有陈仁新副校长、梁永进副校长(注:现任校长)、黄志坚校长(注:现励儒中学校长)、周永雄老师、梁健老师等(注:两位老师已经调到教育城初中部),获得信宜市级荣誉的有李兵老师、翁杰荣老师等。西江中学始终坚持发展的思路,不断自我发展,自我壮大。1983年学校建起了1幢3层的教学楼;1986年建起了1幢4层1850平方米的教学楼;1989年建筑面积达9116平方米。近十几年来,在信宜市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和支持下,学校领导对校园建设进行科学规划,多渠道筹集资金,先后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改善办学条件。现学校占地近100亩,建筑面积53489平方米。有教学楼两幢,综合实验楼一幢,有满足教学需要的各种功能室一批;学生饭堂一幢,学生公寓式宿舍楼四幢;教师宿舍楼七幢共135个套间,有200米环形跑道附100米直跑道运动场2个。学校建立了宽带数字化校园网络,设有现代化的校园广播系统、电子阅览室,图书馆的藏书量达十万多册,学校办学条件大为改观,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目前西江中学已建设成为一所布局合理、三区分明、功能齐全、育人环境优良、令人向往的花园式学校,是我市一所规模大、环境好、设备完善、教学质量高,在信宜市乃至茂名市享有盛誉的乡镇完全中学。由于各方面成绩突出,1997年晋升为“茂名市一级学校”,2005年晋升为“广东省一级学校”。悠悠百载,名师荟萃,学子云集,西江中学现有49个教学班,学生3338人,教职工157人(其中高级教师8人,一级教师62人)。百年西中,百年历程,凝聚了一代代西中人的智慧,倾注了一代代西中人的辛勤汗水,形成了“谦、诚、刚、智”的校训;“团结、勤奋、求实、进取”的校风;“敬业爱生、诲人不倦、教学相长、言传身教”的教风;“专心致志、勤学苦练、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学风。西江中学以科学的管理、高质量的教学闻名全市,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赞誉。特别是1987年林植崇同志担任校长后,锐意改革,制订了一整套科学的量化管理制度,大大激活了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教学质量节节上升,受到教育局的高度评价和高度重视。市教育局为推广我校的成功办学经验,于2002年4月14日在我校召开全市教育教学工作研讨会,会议高度赞扬了我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和教学成绩,号召全市各校认真探讨学习我校的成功经验。教育局还根据西江中学的量化管理模式,制订了全市中小学的量化考核管理方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林植崇同志根据管理制度的精神,撰写的论文《民主治校结硕果 量化管理创辉煌》获广东省教育科学管理二等奖。广东《教育管理与督导》加编者按后刊出,供各地学校参考学习。珠三角地区学校或要求来校参观学习,或来信、来电索要管理制度资料。在教学上,通过落实教学常规,重视教师教学观念更新,抓实教学科研,开展兴趣活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推进素质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初中教育教学质量一直名列全市前茅,中考成绩连续二十多年稳居全市前列。其中黄俊武、陈达平分别为我市1999、2000年中考状元,2005年中考上信宜中学110人;历年高考成绩均稳居乡镇中学首位,2005年上全国重点线4人,本科线27人,省专线以上353人,其中周坚同学地理单科768分,居全市第一名。近十多年,由于各方面成绩突出,西江中学多次受到上级部门嘉奖,连年被评为茂名市“德育先进单位”、“教育系统先进单位”、信宜市“德育先进单位”、“文明单位”、“教育目标管理先进中学”等。西江中学还被誉为信宜市学校管理改革的窗口,1999年,又被信宜市教育局树为“全市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目标学校”,并把“量化管理”经验向全市推广。“启后承先,百年老校添新彩;攀峰砺志,万道雄关奔铁骑。”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西中精神,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增强学校的综合实力,培养新世纪人才,我们将以省一级学校为契机,以百年华诞为立足点,以更加崭新的姿态走向未来,迎接新的挑战,创造新的辉煌!学校地址:信宜市北界镇西江办公电话:0668-8516297传真:0668-8516297Email:xyxjzx@163.com校长:梁永进
www.xyxjzx.net - 2014-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