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埂中学

  • 人气指数:662
  • 更新时间:2023-02-16
  • 入站次数:0
  • 出站次数:0
高埂中学首页缩略图
  • 网站标题:高埂中学
  • 网站描述:长安北望三千里,天府南来第一州。临邛--历史悠长而深远,文化丰富而厚重。在其东面的悠悠南河畔,矗立一所中学,她,就是邛崃市高埂中学。这所从河滩地上逐步成长起来的农村高中,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美丽的川西大地。高埂中学始建于1958年,原址坐落在邛崃市高埂镇白鹤村一教堂内,称邛崃县第三初级中学校。因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迁入现高埂村。1966年停办,1973年复办,始创高中,学校更名为太平中学。八十年代初更名为高埂中学,是成都市唯一一所地处村民委员会所在地的农村高完中。1996年,学校挂牌成为“四川省教育学院教育实验学校”,2001年创建“成都市示范性高中”,2003年被命名为“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此外,学校还先后被命名为“成都市校本教研基地校”“成都市课改样本学校”“成都市校长练兵基地学校”“四川省绿色学校”“国家级课题实验学校”。学校被腾讯等网站誉为“成都市最牛的农村中学”。三十多年前,校园面积仅20余亩,校舍是十多间低矮破旧的小青瓦房,条件十分落后艰苦,全校师生勤工俭学,艰苦创业,平操场,砌围墙,开农场,学校原始规模初具,八、九十年代学校得到进一步的夯实,历史的积淀为学校在新世纪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迈入二十一世纪,学校抓住高中扩招和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的机遇,知难而上,克服“区域、生源、师资”三大劣势,采取多元化办学方针,千方百计引进社会资金近2000万元用于学校的发展,在邛崃市率先进行学校后勤社会化管理。经过多年的努力,实现了办学规模的跨越式发展,学校发生巨大变化。如今,校园占地160余亩,教职工226名,学生近4000人(住校生3000多人),有教学班70个。校园内高楼幢幢,教室、阅览室、图书室和实验室窗明几净,学生公寓现代、时尚。优美的校园,花园星罗,小径纵横;芳草萋萋,绿意浓浓;松冈滴翠,青竹扶风。白天,校园书声朗朗;入夜,校园流光溢彩。这里静谧、和谐、安定,是读书成才的理想环境。传统相承,学校形成了“以人为本,切时如需,合育共美,让普通学生有最大进步发展”的教育思想,形成了“统合调适,自主更新,让每个人都能在学校主流文化价值体系中得到满足”的办学理念,确立了“为高校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向高标准、示范性的国家级农村高中的行列迈进”的办学目标,不断追求“从实求知,文化自觉,自主更新,和而不同”的办学特色,立足“常规立校,课改促教,科研兴校”的工作思路,实行“封闭式管理,开放式教学”。强师德,铸师魂。学校拥有一支朴质沉稳、孜孜以求、团结向上的教师队伍,他们秉承艰苦奋斗、甘于清贫、乐于奉献的优良传统,呕心沥血,励精图治,团结拼搏,播种希望,创造未来。在半个世纪的漫漫征程中,几代高埂中学人始终迈步向前,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篇章,成就了高埂中学的光荣与梦想。高埂中学一路挥汗如雨,一路播种耕耘,一路收获阳光。在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学校实现了办学规模和办学效益的同步发展。高考本科上线人数一年迈上一个新的台阶,2010年本科一次性上线437人,高考成绩连续几年在成都市41所高完中中名列前茅,甚至超过部分省重和国重,精品工程结出累累硕果。今天的高埂中学,充满绿色,充满活力,充满生机,她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将这块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土地映照得更加绚丽多姿!人生在奋斗中豪迈,生命在拼搏中闪光,肩负着时代的责任,怀着执着的追求,高埂中学又将起航,去迎接更加辉煌的明天。地址:邛崃市高埂镇高埂街202号邮编:611533校长办 028-88719569学校办:028-88719286教导处:028-88719596
  • 网站标签:,高埂中学,中学,四川 
  • 当前位置:站长啦网站目录 » 分类目录 » 文化教育 » 中小学 » 站点详细